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承乾转过头,朝杜荷问道:“杜荷,你觉得孤招收多少名士子合适?”
  杜荷笑着说道:“太子殿下,东宫如今人才稀缺,应当多多益善。”
  “考核以后,只要有一县之才潜质的人,就可以把他们纳入崇文馆。”
  这帮士子被招进崇文馆,并不是正式的学士,只是普通的学徒而已。
  而且招收他们的目的也不是在崇文馆任职,而是以后出去担任地方县令。
  养百来号人,对于东宫来说,并非难事。
  李承乾点了点头:“其余没被选上的士子该怎么处理?”
  “如果他们没被孤选上,会不会跑去给李泰效力?”
  现场考核,也不是完全精准,总会漏掉一些有才能的人。
  这帮人在东宫找不到机会,肯定会跑去魏王府那边。
  李承乾这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既不能完全把这帮人招进崇文馆,但也不想被李泰给招走。
  杜荷想了片刻,支招道:“太子殿下,可以跟没有被选中的人说,东宫崇文馆会在长安城外设点,每三个月招募一批士子。”
  “三个月的时间不算长,没有被选中的士子也等得起,可以避免有一定才能的人跑去魏王那边。”
  科举选拔每年一次机会,而东宫崇文馆给到四次机会。
  这帮士子看得到盼头,所以这段时间会疯狂补全自己的不足,然后去参加崇文馆考核。
  杜荷接着说道:“太子殿下,你甚至可以根据人才的选拔要求,给这帮士子发一些相关的书籍。”
  “这帮人拿到东宫发的书籍,便会疯狂研读,你也能有针对性选拔人才。”
  这个招数和朝廷的科举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前朝廷的科举,为的是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考核的是经义、时务和经史。
  所以考生也会根据考核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短板。
  才能便是这样,一点一点累积下来。
  李承乾笑着说道:“杜荷,还是你有办法啊!”
  “行,就按你说的办,我们现在去见一见这帮士子吧。”
  东宫园林内。
  因为士子人数较多,东宫的几处大殿都容纳不下,他们暂时被安排在园林里的树荫下乘凉。
  此时他们三五人聚在一起低声聊天,脸上表情既紧张又期待,甚至还带着几分得意。
  “嘿嘿,章光兄他们鼠目寸光,竟然去魏王府找机会。”
  “这次魏王丢了这么大一个脸,民间百姓都快把他给骂惨了,跟着他能有什么前途。”
  “就是,他们没有耐心,等不到太子的招揽。”
  “他们要是知道太子后脚派人来招揽这件事,指不定会后悔拍大腿。”
  “何止拍大腿,说不定懊悔终身!他们失去的可不止是仕途的机会,更是作的诗入选诗集扬名的机会。”
  “...”
  因为魏王先派人过去招揽,有百来号人沉不住气,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跟着魏王府的下人走了。
  他们这帮稍聪明的人,并没有那么着急,就多等了一小会。
  果然等到太子派的人前来招揽。
  在一众士子议论纷纷的时候,李承乾和杜荷联袂走了过来。
  在东宫侍从的提醒下,这帮士子也知道迎面走来的贵人身份。
  他们连忙站起身,恭敬地朝李承乾和杜荷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拜见杜驸马!”
  李承乾摆着手,微笑着说道:“诸位免

第146章 太子招揽人的手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