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杜荷点了点头,在十余双目光的注视下,他朗声说道。
  “要想解决百姓故土难离的问题,朝廷可制定激励一整个村子的百姓集体北迁的政策!”
  “譬如一个村子的百姓迁徙越多,朝廷奖赏的永业田越多,免田税的时间越久。”
  “亦或者同宗同姓的人迁徙的越多,可获得的奖励越多。”
  当前大唐的村子,居住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宗族的人,他们都是同一个祖宗的后代。
  只要百姓能在新的地方,获得的田地更多生活更好,他们肯定十分乐意迁徙。
  杜荷的这番话,让大殿内的众人认可地点了点头。
  李世民直接说道:“杜荷说的不错,整个村子的百姓迁徙,更能让百姓接受!”
  故土难离可不是说说而已,这是阻碍朝廷迁徙百姓的最大阻碍。
  杜荷接着说道:“具体的激励方式,不外乎分更多的田地、房舍和耕牛。”
  “如朝廷要迁徙5000户百姓到泗水道古沙州,可给每户百姓分100亩永业田,前5年免田税,朝廷免费借耕牛给百姓耕作。”
  “同时免费发放房舍,每户的人口越多,分的房舍越大。”
  “朝廷再设一个奖励榜,激励村子的百姓多迁徙人口。”
  当前大军缴获了十余万头耕牛,完全可以借给百姓来耕种。
  而且房舍也是现成的,百姓带上被褥,就可以直接住进去。
  萧瑀大感兴趣问道:“杜尚书,你提出的这个奖励榜,可否详细说说?”
  李靖也笑着说道:“老夫心里也挺好奇。”
  这帮睿智的大臣心中其实都有一个概念,只不过杜荷既然提出来,也想他能举例说的更明白一些。
  杜荷直接举例说道:“朝廷可在每一个州设置一个奖励榜,村子迁徙的百姓越多,排名越高,额外的奖励越大!”
  “如迁徙百姓最多的村子,每户额外奖励5亩永业田,多免田祱3年。”
  “迁徙百姓人口排第二的村子,每户额外奖励3亩永业田,多免田祱2年.”
  “有了额外的激励政策,都不需要朝廷催促,百姓便会主动招呼亲朋迁徙过去。”
  这种利益捆绑式的激励政策,可比单个人的激励政策要好无数倍。
  特别是这个时代的百姓第一次接触这种套路,想不上钩都难。
  “不愧是年轻人,脑子就是好使!”李世民满脸微笑地拍着手掌,随后对长孙无忌说道:“辅机,你是负责迁徙百姓的主官,这个方法你要记下来!”
  长孙无忌恭敬地应道:“遵命!”
  尚书省作为执行部门,所有的政务颁布和执行,都由他们完成。
  房玄龄附须颔首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
  “杜尚书抓住了这个利字,可谓是一针见血啊!”
  就在大部分大臣都称赞杜荷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杜尚书,高句丽和新罗已经没有人,用不毛之地来形容也不为过。”
  “百姓需要用到的物品买不到,给他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困扰,百姓们还会愿意迁徙过去吗?”
  众人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抬头一看,发现说话

第407章 抛头露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