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8章 抄家[2/2页]

红楼大当家 潭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从皇城到顺天府,并没有多远,马车一停,他就迷迷糊糊的醒了。
  “大人!”
  卢总捕头急步过来,“属下已经查到刘先生的真名了。”
  噢?
  董孝全一下子清醒,“叫什么?”
  “刘元!”
  卢总捕头道:“十年前,他进京赶考,最后连考场都未进,就失踪了,后来……”
  “就是太子当年让我们帮忙查的人?”
  “是!”
  卢总捕头沉重点头。
  董孝全豁然开朗了,“原来是他?那就怪不得了。”
  他还记得那一家三口。
  顺天府有他们报案的卷宗。
  他当上顺天府尹之后,查旧案时,还翻出来过。后来太子特意让人打招呼,他又查了一次,没查出头绪,但已经进了太子府的一家三口,每三个月还会过来问。
  董孝全印象特别深刻。
  直到那位刘奉仪生了一对双胎,都还没忘这边。
  可惜……
  “让人去查太子所在的墓地,看看近年来,都有什么人去祭拜!”
  刘家一直在找刘元,刘元被晋王控制着,应该一直不知道家中事,等他知道了,父母、妹妹和两个小外甥,都随太子烧死了。
  换成他是刘元……
  董孝全心情复杂,道:“再问问大家,除了随太子去世的一家三口,是否还有人查问过刘元失踪案?”
  刘元得了自由,查家里的时候,发现家人全都没了,或许会顺着家人的足迹走一走。
  而他们上京就是为了寻他,所以,到顺天府报案是第一位的。
  董孝全想借此多了解一下刘元。
  要是运气好,能寻到他的蛛丝马迹就更好了。
  ……
  同一时间,贾母在林之孝那里也知道了外面的所有事情。
  “老太太,这是金陵甄家的来信。”
  王熙凤把刚刚才收到的信递了上来。
  “……”
  贾母心塞的很。
  元春进宫,贾家往甄家的年节礼,一直丰厚上给。
  两家互通的信件,也是一派和气的样子,可是,甄太妃是怎么对她元春的?
  如今来信……
  “不看了,以后和甄家……也不必来往了。”
  以前皇上看着性子好,可是今天他几乎把各个王府一网打尽了。
  缮国公石家都没逃过,贾家……好不容易避过了,可不能再往上填。
  “告诉门房,甄家若有来人,一律不见。”
  这一大家子,可不能因为一个甄家葬送了。
  好在是甄太妃先对不住他们的。
  “也不必再报到我这里来了。”
  “是!”
  王熙凤哪有不应的?
  府里大家都在学大昭律,偶尔不懂的,她还会把二妹妹迎春叫家里,让她给讲解。
  甄家倒霉是肯定的了。
  不止在晋王那里,甄家自己的问题也非常大。
  当年接驾,甄家接的次数最多,可是到现在为止,他家都没还银。
  太上皇好好的,皇上不会计较,太上皇现在这个样子……,皇上能饶了甄家才怪。
  早点划开关系,她也放心些。
  “母亲!”贾敏给母亲奉了一杯茶,“甄太妃那里只怕也逃不过了,就是南安王府……,恐怕也要受到点牵连。”
  南安太妃也姓甄呢。
  “唉,我们过好自己家就行了。”
  当初贾家落难的时候,也没人伸个援手。
  大家都是面子情。
  贾母摆手不喝茶,往榻上歪了歪,“这两天忙忙乱乱的,凤丫头,你二叔二婶那边还好吗?”
  “我让隆儿去看了,说是还好。”
  “那头牛……”
  “那村里也有好心人,他们也心疼牛,特别有两个好心人,在家里教二婶怎么给牛把尿把屎呢。”
  “……”
  “……”
  贾妏在旁用帕子掩了掩嘴角。
  此时谁都明白,主要是人家村里人心疼牛。
  也是,牛呢。
  牛对农家来说,那是可比顶梁柱的存在。
  他们只怕也见不得那牛被糟蹋。
  “……那你二婶干吗?”
  “干!”
  “……”
  老太太表示怀疑,但这么多丫环婆子当面,她也不好问得太细,就道:“那你二叔呢?他还写对联吗?他的对联有卖过一幅吗?”
  “二叔……在写,不过这两天京城不是乱吗?那东西在村里不太好卖。”
  王熙凤迟疑的道:“我听隆儿说,那村长拎了两斤小米过去换了几张福字和五谷丰登。”
  隆儿的意思,二老爷给多了。
  但是这话,她也不好跟老太太说。
  毕竟那笔墨纸砚借的是族里的银子。
  那银子是要还的。
  若那些人都是以小米、粟米啥的换对联,三个月后还不了银子也是难看。
  “唉,能换东西就好。”
  老太太怎么也没想到,她如珠似宝的养了二儿这么多年,结果,他要因为一两银子愁着还账。
  “多写点,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再卖些个,应该就能凑上还族里的银子了。”

第218章 抄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