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委书记看着眼前穿着补丁衣服的中年男人,这么厉害的人居然沦落到他们这小小的镇上?还全家被送到大杨村?要是早知道他们镇里有这样的人才,何苦农民还饿肚子?
“这位林同志,你是什么原因被送到大杨村的?心里有没有觉得委屈?”
“领导,说实话刚开始是有一些的,委屈的不是下乡吃苦,而是我努力学习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看着自己的同胞吃不上饭,我的心里既惭愧又痛心。”
镇委书记也是农民出身,知道粮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站起身来,握着林文轩的手,“林同志,我会把你的功劳上报,但你的身份特殊,结果我不知道会如何,你有什么想要我向上级转达的么?”
在镇委书记的心里只要能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是好人。
但这只是他自己的想法,具体的还要看上级怎么指示。
林文轩被人认可还是公社领导,激动地拍着胸口说道,“领导,作为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让我在农村这广阔的天地有一番作为,我毫无怨言并十分感激政府和国家。
不过......要是可以我还真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领导:……这是人才啊,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就知道是有所求。
“你说。”
林文轩期待又小心翼翼的说道:“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让我的儿子林渊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学,我和妻子是因为出国留学的原因被送到这里来的,但是我的儿子还小,即便接受教育我也希望他可以去学校上学。
不过领导放心,孩子的活计肯定是不会耽误的。”
镇委书记没想到林文轩提的要求居然是想让儿子上学,这个不用请示上级,他就可以答应,但他以为这人会提出回城的要求。
镇委书记看向眼前的人,脸色比之前公事公办温和了许多,“林同志,这件事不用请示上级,我就可以答应你,你的儿子可以随时去学校上课。”
有了这句话林文轩就安心了,他并没有奢望可以回城,现在还是在大杨村待着比较好,他也好为国家多研究一下粮食增产的问题。
“好,那林同志暂时先到镇里上班,这边上报上级后可能需要你配合一下。”
村长不禁急了,“书记,别呀,我们这刚弄得大棚种植,现在水稻刚收完,马上又要种植蔬菜了,听说蔬菜也能增产三分之一……”
镇委书记听老村长的话“腾”的一下子就从凳子上站了起来,“什么?你说你们村弄大棚了?那不是只有南方才有的么,塑料布你们是哪里弄来的?林同志还会种蔬菜?对了,蘑菇也是蔬菜。”
村长笑的一脸皱纹,得意洋洋道:“那您看,我们村的知青家里就是在塑料厂上班,上次卖出去的蘑菇钱没发到个人手里,村里人都同意这次建大棚。
现在我们村不仅每家每户有自己的收入而且大队也有收入,有钱就是底气,赔本了也不怕,不过有林同志我们也赔不了。”
听到这里,书记心里一片火热,“行,手续的事我来,大棚这事暂时不要说出去,要保密。”
“是,一切听从领导指挥。”村长巴不得不说,他比谁都想保密。
不然又得教出去,他可咋整?
书记的办事效率很快,村长带着开好的手续和林文轩、徐会计一起回到村里。
现在是1974年10月,东北阳春市的大杨镇大杨村,和以往不同,大杨村现在欢声笑语一片和睦。
大家都盼着村长去镇里给他们带来好消息。
尝到甜头之后,村里人无论男女老少对种植这一块都热情高涨。
人就这么现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村里人刚忙完秋收年轻人被派到村口焦急的等着村长回来,村里的老人也坐在村中央的大杨树下议论着建大棚的事情。
这时一个年轻小伙子远远的看到村长和其他两人骑着自行车回来,高兴的往回跑,鞋都掉了也没管,边跑边喊,“村长回来啦,林同志回来啦。”
徐会计:“......”我不配回来是吗?
等村长到村里的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咋样啊,村长,领导同不同意?”
“是啊,说啥了,让咱们盖大棚不?”
村长脸上严肃,大家不自觉的也跟着安静下来,屏住呼吸,“领导要调林同志去镇上上班...”还没等话说完,大杨村的村民炸了。
“啥?你说啥?村长你这去一趟镇里,大棚没谈下来,人咋
第53章 你就是铁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