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2章 水哪去了?[1/2页]

大山谋生1984 一度向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大宝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谁家还是闹矛盾,好像原来那些矛盾都突然随着忙碌变得消失。
     邻里之间也和气许多。
     他这个队长当的是既开心,又没有意思。
     甚至还有点怀念当初忙碌的状态。
     这都是人生活变好的附赠品,当生活有了好的奔头,谁又愿意去彼此内耗呢。
     大家一起赚到钱,将日子过的好好的,不好嘛。
     而周围环境转好,同样也反馈到王天孝身上。
     他现在回到村里,处处都能看到大家开开心心的过着日子,不管走到谁家门口,大家看到他都非常热情,非要拉着进去吃饭,要是稍微走慢点,那口袋的水果就会满得装不下。
     这让他也很开心。
     虽说大家是依靠着他才过上富裕的日子,可他们之间并不是那种澹漠的雇佣关系。
     要不也不会有人这样对他好。
     这样就蛮好的。
     他希望队上,乃至村子里的人都过的好好的。
     这样,他就像是回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而这些……
     本就是他前世一直想要的。
     药材种植的差不多了,本来该是全力建设羊圈的时候,这农历九月一过,天随时都可能下雪。
     这个年代,似乎更容易下雪。
     只要一到农历十月,一周估计就要落一次雪,不像后世,气候也变得暖和一些了,很少出现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所以庆城的雪也渐渐变得稀少起来,有时候一个冬季都下不了几场。
     如果雪下来,地就要冻起来,那基本什么都做不了了。
     地会逐渐越冻越深,想要再开工作基础建设,估计就要等到明年春天再说了。
     所以王天孝原本的想法是趁着生冻之前,将羊圈建设好,这样明年开春,就能直接进小羊,他的养殖事业就要正式开始。
     但,因为几个月前的那场洪灾,很多人的家里都毁坏了。
     都需要先建设房子。
     虽说不是每家都像王天孝这样,一建设就是三个联排的院子,但至少也要建设几间房。
     要不,冬天温度降低到零下二十多度,根本就办法生活。
     所以刘莽最近特备忙碌,项目多的根本忙不完。
     几乎是很多家同时启动。
     张文远吸取了王天孝的建议,和政府达成一个协议,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帮助人们重建家园。
     基本囊括了六七成的受灾人家。
     刘莽以前接单子都比较难,所以队伍一直没拉很大,没想到加入张文远和王天孝的公司后,能突然变得这么忙碌,单子多的做不完,自然也是非常开心。
     干得更有劲。
     只是他忙着建设房子呢,也就没有时间管王天孝的羊圈了。
     王天孝无奈,只好暂时舍弃今年冬天能见到新羊圈的想法。
     他的羊圈可不是小打小闹,要按照他的设计,建成现代科学的羊圈,需要的功夫可不少。
    
     那就等等吧。
     暂时也不急,一点点来。
     反正他除了羊圈,家里的房子的建设,还有一个工程非常重要。
     那就是场站的水源问题。
     前一段时间,他针对这个问题,已经和张文远介绍的水利局的工程师沟通很久,别人也到现场实地考察过。
     经过详细计算,觉得虽然成本高了一些,但要想将水送上去,还是有很多办法。
     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并且给出了输送水的方案。
     王天孝看到方案觉得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建设的费用需要近贰十万,而后期要使用,电费也维护保养费也同样是个问题。
     确实不算低。
     这是施工方案唯一的问题了。
     可王天孝在拿着方案详细到现场走了几遍后,立刻就答应了。
     和水利局下设的施工单位签订了工程合同。
     水利工程本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总要有个人去做这种事情。
     无论是林场人们吃饭喝水,还是种植药田,甚至是山下准备建设的羊圈,都需要水啊。
     并且,王天孝还有个更大的想法,如果将这个工程做好,那是不是就相当于是个自来水站呢。
     到时候,大家都不需要再去拉着平板车去几里路外拉水,而是在自家院子里打开水龙头,就能放出干净清澈的水,这样不是很好嘛。
     造福乡里,不就是一件大功德。
     谁知道,这件事竟然比想象中难很多。
     本来呢,工程师根据观察和仪器测量,选定了最终的落井地点,准备挖出一个直径五米的大井。
     然后将水先从地底下取出来,在平地上建个水塔,也算是个巨大的水槽,然后将水再送到场站上面。
     这个想法本没有问题。
     水井和水槽同时进行着,齐头并进,互相不影响。
     可万万没想到,原本勘探好的水源地,挖下去四十米,还是没看到水的影子。
     这可就尴尬了。
     工程师们也都很难理解,认为现状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畴。
     因为这个工程不仅要土建,而且还有很多机械设备和管道,在土建施工同时,机械管道和设备也都开始生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若是这边水位更深的话,管道还可以重新补一截,可生产出来的水泵扬程可就不够了。
     那可就真的麻烦大了。
     这个年代的机械生产和后世不同。
     后世因为工业全面开花,所以很多产品都是标准化。
     人们设计工程项目,也都是根据机械实际的负荷来配置,所以生产企业基本按照标准规格尺寸来生产就好。
     但这个年代,设备需求量不大。
     很多标准便没有建立,所以都是非标准的生产规格。
     基本都是等到设计方案出来后,根据设计方案再进行及细节化处理,然后生产出配套的设备。
     一旦启动后,再重新去设计,原来的设备就报废了。
     想要等到下个刚好需要的人,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那现在问题就麻烦了。
     既然没有测出水,证明当时选的地址不对啊。
     水泵的扬程设计的是五十米,考虑到设备一般都很难达到设定的扬程,或者说如果一直满负荷运行,设备损伤会非常快。
     眼看这个泵,眼看着就要用不到了。
     这可不是小事情。
     即使这个年代,一台泵价格不便宜,若是出了问题,那就是工程事故。
     对王天孝来说倒没什么,反正他在甲方,但对施工和设计人员来说,基本都是致命的影响。
     王天孝开始还没不知道这个情况。
     他是隔几天去山下面看看进展。
     但这次发现三天前和现在的进展基本可以说是零,这才询问原因,得到这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王天孝也有些纳闷。
     他当时其实也看过这个地方,和勘探的工程师想得基本一样。
     认为这里最多四十米必然会出水。
     而且这个位置附近比较平坦,方便设备运输,也方便在旁边建设水塔。
     即使后面维护或者维修,也都相当方便。
     怎么看都是个好选址。
     所以他当初看到设计和施工计划,也没有什么意见。
     谁知道呢,这就偏偏出了问题。
     “王老板,这事情有点邪门,我们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向下挖了五米,你看看,这是挖上来的土。”
     王天孝接过土,捏了捏,发现这个土壤比起先前的土似乎是湿了一些,可也就湿一些。
     并没有达到那种要出水的状态。
     真正挖到位后,土壤非常湿润,甚至一捏就可以捏出水来。
     而现在这土,就像是早晨被露水打过,有点发潮而已。
     “这不像是能出水的土啊,难道这个位置,确实有点问题?”
     王天孝也很无语。
     “是啊,说老实话,我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呢。”
     说话就是负责这个工程的负责人,姓李,大家都叫他李工。
     “那现在怎么办,李工,你们有没有什么备选方案?”
     李工面露难色。
     “按理说,我们只是施工队伍,是按照设计图纸来做,这边不出水,我们也很为难,剩下就看设计那边怎么改变方案了。”
     “可这个,不是勘察的问题嘛?”
     “这……这倒也是。”
     李工显得更尴尬。
     “不瞒您说,因为我们所里专业勘察的人员比较少,所以说是勘察,一般都是由施工负责人去现场看,有时候就难免出问题吧。”
     “那这里的勘察人员呢,就是先前来看的那个工程师。”
     “他不干了呗,要不怎么能派我过来?”
     “好吧。”
     王天孝也是无语了。
     他想了想,觉得最近不能在这种事情上显得太好说话。
     要不耽误事情是小,将来可能成个烂摊子。
     “那你们要赶紧汇报啊,拿出改进的方案,我们是签订了施工合同,上面可是有明确的施工时间,若是耽搁了,需要追究违期责任的。”
     “这个我也知道,我不是在想办法嘛。”
     李工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一脸无奈。
     看来现状确实难住他了。
     没办法,王天孝只好自己也开始想办法。
     他沿着山沟继续向前走,想看看山谷里的溪流到底从哪里出来的。
     既然溪流能出水,为什么他选的位置到地下几十米了,反而就没水了呢?
     这不科学。
     向前走了几里路,王天孝就来到溪流边上了。
     因为现在已经到了秋冬交接季,山谷原本还算畅快的溪流此刻变得小了很多,也安静了很多。
 

第242章 水哪去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