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试验场的狂风卷起沙砾,抽打在临时搭建的防护棚上,噼啪作响。郑国勋总工蹲在“祝融III”风洞巨大的出气口下方,手里捏着一块巴掌大小、边缘还带着熔融痕迹的黝黑试件。这就是那块刚从地狱门口被拽回来的“星尘”涂层样品。他粗糙的手指摩挲着样品表面,那里不再是噩梦般的龟裂焦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带着金属冷光的致密层,触感坚硬而光滑,像一块被打磨过的陨铁。旁边,几个年轻研究员正小心翼翼地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着样品在经历极限热震后的残余变形量,屏住的呼吸在冰冷的空气里凝成白雾。
“郑总,数据出来了!”一个研究员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将平板电脑递过来,“残余变形量…0.08%!热震循环后的表面硬度衰减…低于5%!核心背温在2000℃热流冲击下,稳定在…1420℃!比设计目标还低了30℃!老天爷…这‘星尘…它活过来了!还更强了!”
郑国勋没说话,只是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又低头看看手中这块浴火重生的“星尘”。他想起几天前陈默在加密电话里那句斩钉截铁的话:“沿着‘钇的痕迹,把配方改回去!‘星尘的根子没坏!” 这小子…郑国勋布满风霜的脸上,皱纹缓缓舒展开,最终化为一声带着浓重西北腔调的感叹:“他娘的…陈默那小子,真神了!这‘星尘,够硬!”
材料研究所那间经历过大劫的超净实验室,空气里还残留着淡淡的、仪器清洗剂特有的柠檬草气味。沈清秋站在焕然一新的PECVD反应釜主控台前,屏幕上不再是刺目的警报红,而是平稳流淌的蓝色数据流。修复后的设备正进行着低功率的工艺验证。
“沈老师,快看!”助手小杨指着旁边高倍光学显微镜的实时成像屏幕,声音激动得有点变调。
屏幕上,一片崭新的钛合金基材上,刚刚沉积完成的最新版“星尘”梯度功能过渡层在特殊光源下呈现出令人心醉的虹彩。没有裂纹,没有瘤状物,只有一层层致密、均匀、如同宇宙星云般缓缓过渡的微观结构。
“能谱点扫,晶界区域。”沈清秋的声音平静,但眼底深处有光在跳跃。
探针落下。屏幕上代表钇(Y)元素的光谱峰线,如同被驯服的野马,稳稳地落在极低的背景区间,与钛(Ti)、铝(Al)的元素峰和谐地排列着,再无之前那刺破天际的“毒峰”!
“成了!”实验室里爆发出低低的欢呼。几个年轻的研究员互相击掌,脸上是熬过漫漫长夜终于见到曙光般的激动。
沈清秋紧绷的肩线终于放松下来。她拿起旁边工作台上一个印着卡通兔子图案的饭盒,里面是她最爱的、辣得人冒汗的某牌素食辣条。这几天压力爆棚,全靠这“科研燃料”顶着。她捻起一根红油油的辣条,狠狠咬了一口,辛辣的刺激感直冲脑门,驱散了最后一丝疲惫和阴霾。看着屏幕上那完美的光谱和微观结构,再看看饭盒里的辣条,沈清秋的嘴角,罕见地向上弯起一个清浅却真实的弧度。这胜利的味道,够劲!
“默灵”总部小会议室的窗户敞开着,初夏带着草木清香的风涌进来,吹散了复印机残留的臭氧味。陈默、周斌、赵铁柱围着一张铺满图纸的小桌,气氛轻松得不像在讨论军工项目。
“陈总,您看!”周斌献宝似的指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的三维模型。那是“冰芯静界”无风扇服务器散热模块的内部结构爆炸图,核心位置,一片薄如蝉翼、泛着蓝紫色金属光泽的鳍片阵列被重点标出。“这就是刚通过所里测试的‘星尘涂层基板!热导率实测比上一代提升35%!我们算过了,用它替换原方案,同等散热能力下,散热器体积能再缩小15%,重量减轻20%!成本?嘿嘿,批量下来,不升反降!”
赵铁柱的大手拍在周斌肩膀上,差点把瘦小的周斌拍进桌子里:“好小子!干得漂亮!这玩意儿要是塞进咱们下一代矿用重型机械臂的关节里,啧啧,那帮老外还
第161章 星尘不灭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