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1章 年产三百八十万两的银山[1/2页]

大明嫡长子 皇家雇佣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日本在这个时期处于战国时代,这是它们的叫法,实际上的套路中国人并不陌生,就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因为一次内乱失去了对全国的掌控,导致群雄并起,四方征战。
     大致上就是这样。
     这个原本统一的国家叫室町幕府。
     这次内乱叫应仁之乱,发生在1467年—1477年,也就是成化三年到成化十三年。
     而直至今天,日本国还是一片群龙无首的处境之中。
     不过多年的大鱼吃小鱼的过程中,逐渐诞生了以大内氏和细川氏为代表的大名,幕府的将军对这两方没有任何掌控能力。
     而对于明朝来说,朱厚照停止了冤大头似的勘合贸易以后,就改为一并和所有到达明朝的商人做生意。
     对于他们处于哪个实力,并不进行区分,也很少参与他们之间的争斗。
     实际上这两个大名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他们都会和明朝开展贸易,所以在宁波他们都有使臣。
     尤址要传召也是一次传召两人。
     朱厚照在行宫里一边等待,一边听平海伯讲述和日本的贸易形势。
     勘合贸易停止以后,明、日双方的贸易开始逐渐以明朝占据优势为主,实际上勘合贸易本身也不是什么正常的商业贸易,而是以政治赐予占据大头的一种异化的贸易往来方式。
     日本那个地方,国土狭小、人口稀少,能给大明提供什么?
     这是朱厚照一开始的想法。
     不过梅可甲提到一个词,让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什么。
     “富庶?你是说日本国富庶?”
     梅可甲不知皇帝在疑惑什么,他再一次肯定的说:“去日本国再回来的商队都会有这样的说辞,尤其是大内氏,他们不知从哪里搜刮来的财富,不管是购买刀、枪、甲胄,还是购买丝绸、陶瓷,大内氏往往会出高价,而且会给出统一熔铸好的五十两白银。”
     朱厚照一下子就懂了,“那不是搜刮出来的财富。”
     那是从银矿上挖下来的。
     日本这个地方的确资源贫瘠,而且处于地震带上,导致多山、多灾害,但是这也让其拥有丰富的金、银、铜等金属资源。
     明朝中后期,开始大面积和日本开展白银贸易。
     清朝时,还与日本广泛开展了铜贸易。
     不管是白银还是铜,实际上明清两代都比较稀缺。
     铜钱是民间贸易的日常所用,就像是零钱一样的感觉,不可能每个老百姓都是五两、十两这样进行交易。
     而且日本不仅有铜,铜的质量还特别好,《天工开物》中给了它一个专属的称号叫东夷铜,又称紫铜。
     至于黄金、白银那就更不必讲了,欧洲人最初就是把日本称为金银岛的,巅峰时期,日本的白银出口占据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仅仅一个石见银山,每年就可产出白银38吨,这就是三百八十万两白银。而整个日本,每年白银的产量大约在200吨,也就是2000万两。
     当然,这里面有一部分是其国内需要自用。
     尽管如此,这也是一笔非常巨大的财富,更不要说还有黄金。
     虽然这些金属本身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它并不是财富,而只是衡量财富的货币符号,但在世界贸易都大量使用白银的年代,手握白银可以换取巨量的物资。而且足够的货币供应,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让整个社会充满活力。
     可以肯定的说,一个上百年的繁华盛景是没有问题的。
     货币过量供应以后的问题,那就是后人要思考的。
     在朱厚照的记忆里,日本白银的繁盛时期确实差不多就要开始了,但似乎应该没那么早。
     实际上他不知道的是,石见银山第一次有开采记录

第691章 年产三百八十万两的银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