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颖州人明经吴跃呜说:他的同乡老儒林生,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林生曾在神庙中读书,庙宇很宽阔,就居的人也很多。
     林生性情孤僻,对庙中人一概不闻不问。
     一天半夜,因失眠不困,他在月下散步,忽有一位客人前来凑他闲谈。
     林生正在寂寞,便请客人进屋,闲谈起来。
     客人谈话很有条理。闲谈中,偶然涉及到一些因果报应的事情。
     林生说:“圣贤做善事,都是没有主观目的而做成的。如果怀着主观目的去做,即使所做的事情合乎‘天理其用心也就纯粹是属于‘人欲了。所以佛家的‘福田之说,君子是不谈论的。”
     客人说:“先生的话,纯粹是属于儒家的言论。
     然而,用来要求自己是可以的,用来要求别人则是不可以的;用来要求君子还可以,用来要求普天下的人则是断然行不通。
     圣人立教,无非是要人做善事而已。不能做善事的人,就诱导扶持他去做;不肯做善事的人,就用鞭子驱赶迫使他去做。于是也就产生了刑罚和赏赐。对于能因为追求赏赐而做善事的人,圣人就肯定他是善人,必定不会责怪他为了求赏才做善事;对于能因为害怕刑罚而做善事的人,圣人也承认他是善人,必定不会追究他为了

判官夜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