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52章 水淹下邳[1/2页]

汉末,没有三国 牛排煎着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若要卫,草民卫的也是这百姓苍生,卫我一族之荣。”
      “装神弄鬼,哼!”
      吴新看着对方的眼神,居然下意识的躲开了。尴尬之余只能轻哼一声,以解不堪。
      “于将军。殊不知在青州军的心里,是民重还是兵重?”
      中年人没有搭理吴新,而是转向于禁郑重的说道。于禁闻言皱了皱眉头,对方显然并不是穷酸腐儒。
      问题的尖锐暂且不说。直接略过了兖州而只言青州。这绝对不是常人的思维。
      “呵呵。民为兵之本,兵乃民之根。民出兵而养兵,兵出于民而护于民。先生,您觉得是哪一个更重要呢?”
      于禁改口换了称呼,但却将问题交给了中年人。
      “妙啊,妙绝!”
      中年人没有在意答案,仔细回味着于禁的一番话,口中更是喃喃自语。
      “于将军之言,草民定会转于托派之人。只是不知青州对于士寒之别,将军可有见解?”
      “本将乃粗野武将,哪里有什么见解。只是主公曾经有言,不知先生可愿听闻?”
      说到此处,于禁起身走到了大厅中央,站到了中年人面前。
      “草民,愿闻其详。”
      “主公曾言。士可为寒,寒亦可为士。士寒之别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传承之故。”
      “传承是什么?不是土地也更非家资,而是思想的延续,是政治的加持。”
      “寒因积淀而成为新士,士也可因断了传承而没落。士寒之分的最大原因,还是人。”
      于禁侃侃而谈,毕竟这些东西都已经刻印在骨子里,想忘掉都很难。
      中年人听的认真,似乎一个字都不愿漏掉。直到于禁已经停了下来,还兀自在思索着。
      “既然士寒无别,为何青州士族屡屡被打压?”
      想到这里,中年人顺口就问了出来。只是话一出口,就有些后悔了。这个话题太过敏感,弄不好会把自己也搭进去。
      “哈哈。先生这个问题,本将也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听闻糜家也是出自彭城,先生不妨去青州问问糜家主,如何?”
      “嗯?呃。”
      中年人一愣,旋即明了。于禁这是变相的告诉自己,青州不单单有被打压的士族,同时也有被优待重用的士族。
      “草民明白了。”
      念及此处,中年人深深一礼拜向于禁。于禁抱拳还礼后,再次开口。
      “先生是明白了,可本将却有些糊涂了。还请先生解惑。”
      中年人闻言才想起,自己这次来的目的。
      “关羽亦疏通泗水,并堵沂水河道。不出意外,明晚定会决堤水淹下邳。”
      “什么?”
      饶是于禁以沉稳之名,此时也不禁大惊失色。若此事真的属实,自己这六万余人马,真的就是灭顶之灾了。
      “再有一日夜,沂水应该可以上涨不少。夜间决堤的原因,想必于将军心中应当知晓。”
      于禁当然知道。神不知鬼不觉的被淹,肯定好过白日。
      “先生,此消息可否属实?”
      “千真万确。”
      “此等大事,先生又是如何知晓?”
      “草民自然不知。只是那托派之人告知罢了。”
      “兹事体大,先生休要恼怒本将谨慎。托派之人是谁?为何会知晓此事?又为何会相助我军?”
      “于将军,这些话以后有机会再去问托派之人吧。草民只是受人所托,

第152章 水淹下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