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左相带头应了一声,后面才一波波地应道“是,皇上”。
群臣们离开殿外,没有全都各自离开,不少人三五成群相约着商量目前的局势。
孟延川走出殿外,背影有些落寞,从旁经过的大臣们不是无视就是故意说些膈应的话嘲笑孟延川黄口小儿。
楚朝淡淡地看了崔衍一眼,同样无视孟延川径直走了。
孟延川意外地走得很慢,他想让自己记住这种感觉。他已经选择了自己的路,没有回头的机会。
他不会忘记刚刚朝堂上的左相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正想着,周围的朝臣差不多走光了。
崔衍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两人一道回住处去了。
……
这两日朝堂上,右相一派和一些皇室宗亲竟然破天荒地为孟延川说话。虽然立场不那么鲜明,但好在不是一边倒向另一边。
但左相势力过于庞大,论骂战确实占上风。就在孟延川觉得自己要度过很长一段沉寂的时间的时候,南地传出了一道让人震惊的消息:灾民反了。
虽然只是部分,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竟然酝酿出动摇社稷的祸患,纵观历史也是少有的。只是一个南地灾情,竟然出现了反叛的百姓,这对以仁治国的仁孝帝来说无疑是一记响亮耳光。
本来一群在朝堂上宁死不愿与商人同朝为官的朝臣,看到皇上听完南地消息后满脸怒容的脸,心中都抖了两抖。
一直沉默着看戏的楚朝带着笑声道:“各位大人怎么不说话了。事态严重,各位大人若真心为了社稷,倒不必辞官,把自家手里的产业和田产都奉公好了。”
闻言,刚刚争得面红耳赤的朝臣恶狠狠地看了眼声音的方向,一看是楚朝只能将满肚子的脏话吞回去,心中不断骂着这不看场合的纨绔子。
“朕倒是觉得楚朝这话不错。一个个口口声声说气节清名,如果连普通百姓都救不了不过是自欺欺人!”
说罢,摆摆手道:“罢了,若是今日还没有定论,那便按照孟爱卿说的办。”
“皇上……”
有朝臣还想说什么,却被身旁同为左相一党的朝臣制止了。
皇上扫视一周道:“既然众卿没有异议,那便委派孟爱卿去办这件事,楚朝从旁协理,六部尤其是户部和吏部要配合孟爱卿尽快落实。”
群臣听到皇上的委派后面面相觑,但都不得不应声称是。
此时,那个被制止的朝臣也看出来了:皇上其实已经有了主意,他们在朝堂上的这些争论不过是为一个已经确定的结果做铺垫而已。
他甚至怀疑此等惊世骇俗的办法是不是皇上提前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孟延川商量好了的?
然而不管他如何猜测都改变不了事实,可以确定的是若是引商入仕办好了,孟延川这个人便不可同日而语了。
至于楚朝,倒是没有太多的人关注。不过是皇上怕孟延川人微言轻压不住人,再顺带着让自己的外甥混些功绩罢了,外人只能羡慕。
第35章 不可同日而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