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唐时锦静静的听着。
     他拿的是三弦,唱的是苏州方言,吐辞软熟,整个曲调像评弹又不像后世的评弹,节奏略微快一点,大概是这个年代独有的。
     词儿虽然浅微,却完整的讲出了一个故事。
     乡下小儿,幼年“灵果”发家,中间遇上意外,家业全无,而中间他的爹娘估计也劳累去世了,只余下孑然一身,所以最后他唱“爹饱了,娘吃了,一碗喝个肚儿圆”,那种家无余粮,当爹的说吃饱了,当娘的说在灶下吃了,全都让给皮小子吃……那种情形,想想真叫人潸然泪下。
     而且“三日惊惶十日忙”,真的是活化了那种乍然得知幼子赚钱,起先的不可置信、惊惶以及后来的欢喜,“两朵银锞把攥温”,那种攥着银子不舍得给的感觉,也是活灵活现,他对爹娘显然是极为孝顺思念的。
     唐时锦起身拱手:“这位先生贵姓?”
     那人哽咽着还礼:“许积玉。”
     唐时锦道:“许先生里面说话。”
     许积玉垂首跟上。
     大家不由得议论纷纷。
     这个年代交通不便,绝大多数人都听不懂苏州话,根本不知道他唱了什么。
     就连花晟林也听不懂。
     唐时锦也没上茶楼,直接把许积玉请进了茶坊后头,两边坐下,唐时锦才道:“谁放的火?”
     “不知道……”许积玉低头轻声道:“我们那的县令小舅子,与我那未婚妻子,有些来往。”
     他哽咽了一下:“我那店堂库房,乡下老宅,相距十余里,却都在同一晚烧了个干干净净,烧不坏的金银也是不翼而飞。这边烧了,后脚……那家就退了亲,她便成了那人的妾房。”
     唐时锦道:“许先生如今有何打算?”
     许积玉折身跪下:“许某今年二十有一,被烧之时,家资已逾十万两,本钱不过是一颗山楂树而已!许某天生灵舌,能尝百味,擅做蜜饯,做生意小有心得,愿余生供唐老板驱策,还求唐老板收留。”
     会做蜜饯倒是雪中送炭,正愁果子没处放呢!
     唐时锦不置可否:“灵儿。”
     戚曜灵应了一声,她道:“带他去杨家,借地儿换身衣裳,用些饭食,然后我们出去一趟。”
     戚曜灵点了点头,就带他下去了。
     许积玉沐浴过换了衣服,唐时锦两人还在等着,四人就一起出来,照着来时的打算,去看了看花晟林的生意。
     现在花晟林的生意,其实还不算生意。
     唐时锦把三尺楼和医馆的路给他打通了,他就很随意的隔三差五收一茬去卖,没什么计划性。
     转了一圈下来,唐时锦就问:“许先生有何想法??”
     “不敢不敢,”许积玉连连拱手:“唐老板若不嫌弃,唤我积玉就好。”
     唐时锦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是考验,就道:“依我之见,这门生意,本就不是寻常生意,平素药铺子用的不多,但真到要用时却又一虫难求,所以不该这么按部就班的卖。这位……小花爷既然会养,若是不担心成本,那就往好里养,养大,养的绝佳,不同于旁处,渐渐就会酒香不怕巷子深,远处也会有人来买,也尽可卖高价,时间短瞧着费钱

第287章 雪中送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