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5章 科研峡谷[1/2页]

殷商三十年 初等变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行山。
     一处峡谷内。
     蓊蓊郁郁的林木深处,间歇传出人声鼎沸。
     两排长长的木制或石质建筑沿着峡谷两侧蜿蜒向深。
     此地,距离早前建造的太行山军事基地大概有三座山。
     如果沿着山间小路信步往返,也就半天左右的脚程。
     不太远,也不太近。
     不过,走山路,并非进入这条峡谷的主流途径。
     至少,对于寒卓组建的寒家军来说,不是主流。
     他们,是空降到峡谷的。
     寒卓的时空编程技术非常专业,水准之高,就连他的老师戴明月都叹为观止。
     从太行山军事基地到这条峡谷,寒卓运用时空编程技术,建立了一条空中走廊。
     简单来说,就是开辟了一条时空通道。
     寒家军可以进入开启的时空通道,快速跑步至峡谷上空,然后借助空中滑梯或者升降梯,降落到峡谷底部。全程耗时仅仅十分钟左右。
     很科幻,是不是?
     或许称得上梦幻。
     但这对于寒卓来说只是小意思。
     掌握时空编程,就是好。
     实际上,寒卓建立的这条连接军事基地与深山峡谷的空中走廊,强度很高!
     可以支持车辆通行!
     也就是说,寒家军不仅可以跑步进入深山峡谷,还可以驾车进入!
     这就更加缩减了人员往返的时间。
     即使深山峡谷出现险情,军事基地的士兵也能迅速赶到!
     在直升机还未研制出来之前,这条空中走廊,就是唯一的捷径。
     事实上,这条深山峡谷,就是为了实现直升机的研制,以及其他高科技产品的研制而开发出来的。
     那两排木制或石质建筑,就是研究人员的研究室和生活区。
     在赶往孟津之前,戴明月首先降临了这条深山峡谷。
     戴明月和云商,是先到了太行山军事基地,然后和寒卓乘坐空中专列,经由空中走廊,抵达深山峡谷的。
     当然,他们到达太行山军事基地的方式,是用飞的。
     戴明月有时空靴,飞起来不是事儿。
     云商有飞剑,也能直接御空。不过,她更习惯于让戴明月载她……
     深山峡谷入口处,那两排木制或石质建筑被漆成了大红色。
     很喜庆。
     大约有百十来米的范围。
     这些建筑基本都是五层到十层的结构。
     两排红色建筑面对面还有多层空中连廊相接。
     峡谷底部的地面上建造了两个大型运动场。
     戴明月和云商进来的时候,看见有不少孩子在打羽毛球、健身。
     “寒卓,太行军校的情况看起来不错嘛。”戴明月在专列上对寒卓说。
     “还不错。目前,这里有总共六千四百零九名学生,其中初等班级三千七百人,中等班级一千九百三十人,高等班级七百七十九人。”
     “不错不错!”
     “这还不到巅峰。如果军校满员,至少还能再增加一倍学生人数!”
     “慢慢来吧。把现有的学生培养好才是王道。”
     “嗯,殷商的学生很聪明!也很用功!成才率绝对不低!”
     “太好了!就怕学生太聪明了,却不肯下功夫。”
     戴明月和寒卓讨论太行军校的时候,他们乘坐的专列就在峡谷一侧开凿的半开放式隧道驰骋。
     穿过太行军校,接着就是两百米左右的峡谷生活区。
     基本上是白色、淡蓝色的墙壁,屋顶是深蓝色或者赤红色。
     “如果太行军校的优秀毕业生到峡谷工作,就会住在这个区域。”寒卓指着峡谷生活区说道。
     “看起来环境不错。”
     专列继续前行,来到了峡谷的最深处——
     研究工作区。
     这片区域的建筑倒是没啥出奇,很低调。
     换句话说,这片区域的外观颜色是迷彩,甚至在外墙面上长满了爬山虎、吊兰、各种藤曼等植物。
     亲近自然,融于自然,藏于自然。
     研究工作区的建筑,仿佛就是峡谷的一部分,生于斯,长于斯。
     从远处观望,几乎看不出来这是开展研发工作的地方。
     这里的噪音也很小。
     各种野生植物、以及山石阻挡,使得这片地方很静谧。
     很适合思考。
     很适合研究。
     戴明月乘坐的专列在终点站停了下来。
     “我们到了。”寒卓替戴明月打开了门。
     云商挽着戴明月的胳膊,走下专列,走出站台,走进了峡谷深处的研发工作区。
     “亲爱的,没想到你们在这里搞了这么一件大工程!”
     云商惊讶地四处张望了一番。
     她看到,上千平米的宽敞大厅内,秩序井然。
     一块块组合摆放的工作台,一片片令人心旷神怡的功能区、休闲区、演示区。
     大厅外面,还连接着十几个数百平方米的小工作室,提供给研发人员的分组研究。
     研究工作区的布局,基本就是这种一个一两千平米的中心大厅+一二十个几百平米不等的小工作室。
     这被寒卓称为“葡萄簇布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峡谷深处的研发工作区,这样的葡萄簇,已经建成了十二个,还在建造更多。
     据戴明月所说,这条峡谷足够长,至少超过了九公里。而研发工作区的葡萄簇,意在填满这条峡谷,直至尽头。
     云商相信,戴明月所言非虚。
     因为她亲眼所见!
     窗明几净,阳光明媚,心旷神怡!
     研发工作区,堪称优雅。
     事实上,目前正在火热的葡萄簇,只有两个。
     剩余的十个葡萄簇,还很空。
     所以其中三个葡萄簇,被改造成了配套公寓,提供给这里的研发人员。
     需要指出的是,葡萄簇是塔形结构。
     云商所看到的,仅仅是她所在这一层的样貌。
     而在这一层之外,向下延伸到峡谷底部,向上延伸到峡谷顶峰附近,平均还有三十二层!
     这就意味着,每一个葡萄簇,平均有三十三层这样的布局:中心大厅+数十个几百平米小工作室的配置。
     在这里,绝不会显得拥挤和狭促。
     戴明月始终认为,研究能力非常依赖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发挥又与人所处的环境非常相关。如果身处拥挤狭小的空间,就很难释放出足够的想象力。
     寒卓贯彻了戴明月的理念。
     建造葡萄簇的时候,寒卓就始终保证空间的宽敞明亮。
     中心大厅的设计,就是要保持研发工作区的开阔感、大视野。
     这有助于想象力的释放。
     这是用大量的空间,来拓展人的视野,进而开拓人的思维。
     有研究表明,经常在大空间里工作的人,工作效率明显比在小空间工作的人效率高。
     统计数据显示,前者的工作效率平均高出后者的一倍,甚至更多!
     不仅是工作效率上的提升,大空间的办公环境,还能有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大空间,带来的是自由感。
     葡萄簇的许多研发人员表示,在中心大厅稍加走动,就能感受到身心舒畅。
     那是一种浑

第125章 科研峡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