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8章 草原行驶的忌讳[2/2页]

双桥 文成公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代,仕途就毁了。
  “还有路吗?”南山处长征询刘世雨。
  “南处长我们从河沟森林边缘绕过去,就到了冷龙岭雪山。”
  “车过不去,只有一条小路,人步行,走到冷龙岭雪山旁,恐怕天就黑了。”
  “我们只给冷龙岭雪山取个镜头,勘探拍摄找个地方就行了。”
  “市广播局还有宣传资料片,需要完成。”
  南山处长对刘世雨说:“小刘,你们陪陈干事(陈明),山谷里走,到冷龙岭雪山附近取个镜头。”
  “我们在原地等你。”
  这是工作,必须要做,否则怎么跟县长何惠明交代。
  俗话说:“人过留名,燕过留声。”县长何惠明想借助引流工程这个一个大项目,让电视台做个节目,来一次舆论宣传,产生大影响,留个政绩。
  不从实际出发,脱离现实。
  刘世雨也是饱受折磨,他只能违心自保。
  一切得努力,仅仅是得到更好的生活。
  一名小小的泄洪闸板工,唯有执行和服从。
  勘探小组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一荣俱损,一损俱损,一致同意南山处长的提议。
  刘世雨领着市广播局资深摄影记者陈明海,走在谷底里,他们不敢走森林,只在森林边缘绕行。
  茂密的森林,山柳,杜鹃,突然跳出来一棕灰色,耳廓白色,土黄色斑点如野山羊般的动物。
  “狼。”陈明海狂喊一声,吓得趴在地上,
  刘世雨定眼一瞧,“那是麝香,麋鹿。”
  陈明海拿起摄像机,拍下麝鹿跳跃,飞奔的画面。
  “麝鹿已绝迹,被人猎杀殆尽了。”
  “今天见到麝鹿真是幸运。”
  “被人猎杀我们管不了,只要我们不作恶就行了。”
  “我们无法选择环境,我们可以选择善良。”
  刘世雨和陈明海在窄窄的山涧小路上走过,过了一沟又一沟,翻过最后一条沟,就到了雪山。
  刘世雨也是第一次来雪山,记者陈明海被雪山吸引。
  陈明海要钻进一个冰洞。
  “不要进”
  洞口宽约二米多,高一米开外。
  冰壁透亮,像玻璃似的,阳光一照,蓝汪汪的。
  “里面有暗河,深不可测,掉下去就没命了。”
  “这么深”。陈明海倒吸一口冷气。
  冰洞里各种形状的冰,有的像雕塑,有的像怪兽,有得像孩子……。
  这个冰洞就是石羊河的源头,刘世雨极目远眺。
  祁连山主峰冷龙岭,连绵起伏,脚下是皑皑泛白的冰川。
  在太阳的照耀下,蓝色的冰层滴着水珠。
  记者陈明海扛着摄影机,拍抓白云飘过冰川的镜头。
  刘世玉抬起手,攥住了白云,他又伸开了手,可是手空空如也。
  蓝天深邃,白云擦肩,这时突然下起了雨,不一会又飘起鹅毛大雪。
  记者陈明冻得瑟瑟发抖。
  刘世雨不由分说,拉起陈明海离开了冷龙岭雪山。
  走了不远,太阳又初升了。
  刘世雨大声说:“在冷龙岭雪山,没有野外帐篷,没有装备是不行的,要么冻死,要么热死。”
  在困难中相互合作,才能结成友谊,有时面对这种情况。
  相互扶持,相互抉择,彼此帮助。
  记者陈明海,对雪山心有未然,念念不忘。
  回头,再瞧瞧冷龙岭雪山,看了一眼冰沟冰川。
  只是一种积雪落在沟里一个小冰川,七月就全部化了。
  “就在这里挖隧洞,这里的冰川下部遥遥伸出的冰舌,呈现一片灰褐色。”
  “冰川并非坚硬如冰,而是一个乱石沟,就像煤矿堆积的煤矸石场地一样,这里就是冰川冰啧地。”
  已到下午四点,南山处长心急如焚,两个人怎么还不来,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技术员李黎平发现了两个影子,“看那是两个人。”
  下午四点,刘世雨和记者陈明海狼狈不堪,衣服前胸晒不上太阳,湿漉漉的。
  可后脊背又是发烫的,不过他也没有抱怨,因为摄影是兴趣。
  相反刘世雨觉得有点累,因为那是他的工作,他的强撑着。
  此时两队人马汇合,已是饥肠辘辘。
  这次摄影,纯粹就是作秀,来回两个小时。
  刘世雨有轻微的战争创伤后遗症,当兵有个习惯,就是军用水壶水装的足足的,子弹能带最少也得带三百发。
  他在食堂偷偷准备了十几个馒头,以备不时之需,纯粹就是下意识行为。
  他在江铃皮卡车上找到一个褡裢,里面有十二个馒头。
  他拿出馒头,一人递给了两个馒头,这些人养尊处优,哪里受过这样的委屈。
  越野车司机小李,骂骂咧咧,气的向南山处长发火,“以后这种鬼地方,让老子来,老子都不来了。”
  副处长夏润雨,鼻子里冷哼,你到各水管处去,“那里有好处,羊羔肉吃了,酒喝了,然后在后备箱以·····(局长的名义,顺便拿几条烟,几瓶酒,认为是理所当然)。

第48章 草原行驶的忌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