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4章 科举的试运行[1/2页]

地平线上的大汉帝国 庐江小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处理好了粮食问题,程颐又扫视了一眼所有人。
     这些人里,除了童羽几个人,几乎都是士族子弟。
     而士族子弟相对于所有百姓而言,毕竟是占少数。
     最重要的是,程颐不会忘记师傅童渊年轻时的遭遇。
     师傅年轻的时候,空有一身武学,想要入朝为官,却不得门而入。
     道理很简单,所有当官的途径都被士族掌控了。
     如今,趁着这个战乱时期,是改革的绝佳时机。
     但是,自己手下几乎都是士族,如果一下子改革力度过大,肯定也会遭到强烈抵制。
     万一还让这些士族感到心寒,纷纷离开自己,那就得不偿失了。
     至少,在目前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士族子弟。
     想到这,程颐清了清嗓子道:“诸位,关于子布先生提的第二个当务之急——人才问题,其实,我心里也早有一些想法。”
     程颐刚才提出的军屯和民屯颇让众人惊奇。
     如今见他又有新的想法,众人都感到好奇。
     童羽急道:“扬希,有话就快说!”
     程颐一边扫视着众人,一边道:“在座的诸位,绝大数都是士族出身,能力卓越,都是我的左右手。但是,有些事情,也不得不承认。”
     “像童羽、朱治、程普、黄盖等人,他们的出身并不是十分的好。”
     “如果是按照我们正常的推举人才,像他们,极有可能是坐不到我面前来的。”
     “就说步骘和卫旌两位先生,如果此次不是我恰好在建业,而他们又毛遂自荐,我也会错过这两位大才。”
     “从这点来说,我非常感激孙文台将军。是他的慧眼,发现了他们。”
     “大家想过没有?他们是遇到了孙文台将军这个伯乐,才会到达这个地步。可是,还有很多人,他们一生都无法遇到这个伯乐,那他们只能终老乡林了。”
     “一方面,这些人才一生落寞,无法发挥其才学。“
     “另一方面,大家需要他们,也因为他们不曾出现而错失了帮手。”
     众人纷纷点头。
     程颐沉吟了片刻,继续道:“当然,绝大数人才都出身士族,这也是事实。”
     “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们选拔人才,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个,占据七分,由各个地方推举上来。”
     “二个,占据三分,每年主持考试,从考试前几名招收人才。”
     “这个考试,连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科举。”
     “科,科目,各个领域的考试。”
     “举,优秀的人才,推举到我们这里来。”
     “科举分为文试、武试和实践试。”
     “什么意思呢?”
     “文试,就是我们正常的官员考试标准,以这个要求作为考试。”
     “武试,考武功、军事作战等技巧。”
     “实践试,就是一些日常方方面面用到的东西,主要分为农业试、工匠试和商人试。”
     “农业试,精通耕种,有比别人更优秀的耕种经验,这样的人才,我们要。我们要将他推举为官员,专门负责我们耕种,利用他的经验,为我们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工匠试,精通各种秘术的工匠。机关、奇门遁术等等,只要他的确有一方所长,并且能够变为现实利用,我们就推举他为官员。”
     “我们要他们做什么?小到大军出动,运送粮食的工具;大到作战时,一些攻城器械等兵器的发明和改造,他们都能用得上。”
     “商人试。商人,又称商贩,虽然会做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

第84章 科举的试运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