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二月初八,春闱省试来临,才过五更天,京城各大书铺门前便排起了长队,齐物、云澜、东堂三家入选科举试纸的纸坊,设起长桌,予应试的举子分发号子。
齐远早早来书铺领过了号子,背起竹箧,将往兴国寺考场而去。
大梁科举取士一次约三百人,然而大比之年,汇聚京师的各州郡举子达三四千人,加上京中的生员,及锁厅试的考生,仅考国子监、太学的考场号舍难以尽容,而兴国寺为京中最大寺庙,大雄宝殿可容纳上万人,设桌案,辟为考场,亦可吸纳国子监、太学多余考生,如此才可应对大比之年。
今年齐远首次参加科举,刚好排到了兴国寺考场,此去号舍尚有些距离,未足五更天他便得早起筹备了。
齐夫人往他的竹箧中添加了干粮之后,想了想,又往里头装了汤婆子。她前脚刚装进,齐远便后脚拿开:“娘,这些多余之物,验身之时也要被收缴,不能放!”
齐夫人嗫嚅道:“你此去号房,一待四天,若没有御寒之物,如何应对这冰天雪地?”
“娘,考场供着炭火,还有热汤热茶补给,甚至还有酒,无需这些!”
齐东翁走来,给齐远递上他精心挑选的毛笔,亦说道:“夫人不必担心,考场不似外头这么冷,远儿足以应对。”
而后他又对齐远语重心长道,“本来去岁该是你大比之时,却因为意外摔伤而延至今时,多了一年准备。今日你首次大比,虽踌躇志满,却仍需以平常心应对。科举如万马过独桥,各州郡能人辈出,加之考官试题,当时国策皆影响气运,若能一举登科是你的福分,若不能一蹴而就,也切莫伤心菲薄。吾儿的才华并非唯有科举可衡量!”
“爹爹宽心!孩儿在太学每每小考皆拔得头筹,论及书策及才华,孩儿有信心!若说气运之数,去年孩儿因伤错过了科举,本应该再等三年,谁知陛下今年特开恩科加试,孩儿无需再等,莫非,不也是孩儿的运势?”齐远灿然一笑,却已摩拳擦掌,志在必得。
齐东翁欲言又止,终是不忍说些打击他的丧气话。
他当年花费半辈人生,皆投注在科举考试上,三年一大比,他前后应试五场,两次考过发解试,皆不能登科。
科举之艰辛,才华、气运缺一不可,他本不希望儿子抱有太满的信心,否则经历几次波折,只怕再而衰、三而竭,若因此深受打击一蹶不振,反而得不偿失。
只是儿子毕竟头一次参加科举,且让他放手一搏也好,他便不再说些丧气话,只点头叮嘱:“四日大比,一日只考一科,需得仔细审题,戒骄戒躁,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爹爹放心!”齐远又再一次安抚,而后,他背着竹箧已准备妥当,可临出门前,他还是不甘心,又往潘令宁平日里小住的雅间看了看。
里头的行李还在,佳人就不见踪影,归期未定,平日里昼夜燃烧的香炉只剩下一把冷灰。
东翁看着他立在门口,手拂过墙角茶几上她喝水的茶杯,仿佛感受着她留下的气息,知道这是他唯一的念想,便再一次劝:“远儿,潘掌柜叮嘱,你切莫分心,只需安心大比,待张榜之时,她也应当回来了!”
齐远心下叹息,她走了二十三日了,自知道她回歙州,齐远每天数着日子过。也不知她在歙州,孤身一人,可否
第130章 春闱在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