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六十一章 河套之战(四十五)[1/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俄国军事家柯列金也说:“通观世界历史,用很少兵力,拉施德丁说12万。
     小林高四郎说20万,在很短时间内,从1207年到1227年共20年。
     攻略广大土地,欧亚两洲的大部,统治众多人口,日本学者中小路彰说6亿人口。
     除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和帖木儿时代的中亚蒙古人之外,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
     有人曾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
     因此中国学者刘乐土在其《成吉思汗》一书中说:“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
     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
     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
     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
     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
     信仰自由——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帝国横跨欧亚两洲。
     当时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在其统治的范围之内几乎应有尽有。
     其中包括蒙古人原来信奉的萨满教,西藏、西夏和汉人信奉的佛教。
     金和南宋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儿和西方各国信奉的***教,也叫回回教或答失蛮。
     蒙古高原一些部落乃至钦察、斡罗思各国信奉的基督教,包括景教,即聂斯托利派;也里可温,罗马派等等。
     蒙古贵族征服天下,杀戮和掠夺政策并行,但其宗教政策却比较开明。
     并不强迫被征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许各个教派存在。
     而且允许蒙古人自由参加各种教派,对教徒基本上免除赋税和徭役。
     实行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
     这重政策对蒙古贵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曾发挥过不小的作用。
     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评论他们正确或错误,至少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正确的。
     随着中亚、波斯等地被征服,来到东方的回回人空前增加。
     蒙古贵族利用回回上层和富商大贾,作为压迫与剥削中原汉民的帮手。
     如花剌子模人牙剌瓦赤,不花剌贵族赛典赤赡思丁,富商奥都剌合蛮、阿合马等,都在统治机构中担任很重要的职务。
     移居漠北与中原各地的回回人,被允许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其聚居地建立寺庙。
     回教教师答失蛮、苦行者迭里威失,享受与僧道、也里可温同样的免税待遇。
     但一般的回教徒——木速鲁蛮则同编民一样要交纳赋税,负担差发。
     总之,“在中国,由于蒙古人采取‘信仰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政策。
     ***教乘机往东发展,大批***迁居来华,为***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自忽必烈以后,元朝统治者主要提倡喇嘛教,西藏人八思巴被尊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
     以后每一帝师死,必自西藏取一人

第四百六十一章 河套之战(四十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