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七十四章 我们的航路(三十)[1/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然而,从大员岛与福J,处于同一纬度区间的位置及其距离来看,无疑却又属于东亚大陆附属岛屿。
     如果东亚大陆一如欧州那样Z治分裂,那么大员岛谋得一个如英国、A尔兰那样的D立国家地位,几乎是没有悬念的。
     问题在于,这片在“家国天下”,理念下融合而成的大陆,与欧州的情况完全相反。
     尽管大员海峡的宽度,要数倍于英吉利海峡。
     但东亚大陆诸板块,整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合力,足以将地缘影响力延伸到大员岛。
     这一点帮助长期秉持D陆优先政策的Z央之国,最终能够将大员岛纳入自己的Z治范畴。
     作为东亚外岛以及第一D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倭国对大员的企图是尽人皆知的。
     单纯从地理属性上看,作为东亚外岛中的最强者,倭国沿D链向南扩张,在其战略上并非没有可行之处。
     一个很多人都了解的事实,是关于倭国在二Z时的“南下”“北上”之争。
     所谓北上,说到底就是坚持以大陆为扩张方向。
     所必须承受的战略后果,就是与S联开战;南下,则是不惜向米、英宣战,以东南亚地区为扩张方向。
     前者更多依赖于倭国的陆战实力及大陆属性;后者则仰仗于它的海战能力及海洋属性。
     最终,倭国还是选择了“南下”政策,并且通过珍Z港事件,开启了T平洋战争。
     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倭国能够在19、20世纪相交的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抓住这个千年一遇的机会崛起。
     受益于其“脱亚入欧”的基本国策,而这一国策的根本点在于,摆脱受天朝影响而形成的“大陆属性”,通过强化“海洋属性”完成逆袭。
     事实证明,这一战略性调整,对于倭国来说是正确的。
     表现在军事上,则是使得倭国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海军,并且有信心,在已经被西方列强瓜分殆尽的东南亚进行决战。
     二是相比冰封的X伯利亚,东南亚资源在丰富的多。
     尤其已经被西方列强,开发出来的橡胶、矿产、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更是倭国所急需的。
     从更高的战略层面来看,倭国在二Z中决定挑战潜力巨大的米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问题是,就Z治家的决策来说,当时决策势必要受经济因素所影响。
     如果一项决定,不能迅速达到经济上的收支平衡,即使大方向再正确也是难以为继的。
     一个鲜为人知的情况是,在倭国的对外扩张战略中,大员进入倭国视线中的时间,要远早于大多数人的认知。
     早在16世纪末,当时刚刚结束战国时代的倭国,就已经考虑过是否要南下大员。
     对倭国历史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倭国的战国时代结束之时。
     共经历了织田X长、F臣秀吉、D川家康三任主导者,史称“倭国战国三杰”,然后进入了内部矛盾趋于稳定的“江H时代”。
     这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历史期,又被称之为“织丰时代”(公元15731603

第五百七十四章 我们的航路(三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