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九十五章 我们的航路(五十一)[1/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579年,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荷兰北方诸省,在乌特勒支缔结同盟,史称“乌特勒支同盟”。
     两年之后,这个Z治同盟升级为“尼德兰联省G和国”,国家形象的荷兰,正式出现在世界地缘Z治舞台之上。
     可以说,乌特勒支是荷兰这个国家的Z治起点。
     只是在大员,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名称,并没有再次为荷兰人带来新的荣誉。
     兵力匮乏的荷兰人,原本在战前准备放弃乌特勒支堡,并削平这个制高点。
     如果在防御上没有把握的话,那么让制高点消失,以避免主城被反制的做法,在战术上并没有问题。
     此前,在1642年,西班牙人在荷、西“鸡笼之战”这点上,就有深刻教训。
     同样受困于兵力不足的西班牙人,不仅放弃和夷平了在淡水的“圣多明哥城”。
     还决定将附属于鸡笼,“圣萨尔瓦多城”的几座附属堡垒拆毁,最近保留了一座。
     在荷兰人的进攻开始之后,这些堡垒所在的山丘很快被攻克。
     通过架设在制高点上的大炮,荷兰人仅仅用了几天时间,使迫使西班牙人投降。
     悲剧的是,荷属大员当局虽然有足够的前车之鉴,做出正确的判断,却没有足够的预算来削平,乌勒支堡所在的山丘。
     最终,乌特勒支堡和它所在的制高点,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现在,荷兰人能够期待的,就只能是乌特勒支堡坚固度和守军的能力了。
     更为悲剧的是,郑C功已经意识到这个制高点的重要性。
     在最后的决战中,乌特勒支堡成为了明郑军队的主攻目标,80%的炮火被倾泄在这个制高点之上。
     在开战的当天傍晚,荷兰人便不得不放弃,已经被轰击得千疮百孔的堡垒。
     有记录表明,一名向明郑投降的德国籍雇佣军,为郑C功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并圈定了进攻的重点。
     不过,即使没有这份情况,出于基本的军事常识,乌勒支堡也势必会成为攻击的重点。
     得到制高点的明郑军队,很快开始在堡垒遗址上构筑工事、布设重炮,至此热兰遮城的陷落已成定局。
     2天之后,荷兰人决定投降,并遣使与明郑方面沟通投降的细节,一切都有如20年前,西班牙人在鸡笼的重现。
     1662年2月1日,天朝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荷属大员总督揆一,在双方议定的投降书上签字。
     至此,大员正式进入Z央之国的地缘Z治版图。
     至于其后明郑与清廷的博弈,则应被完全视作天朝内政了。
     尽管双方兵戎相见,但总得来说,荷兰方面还是认可并尊重郑C功这位对手的。
     在荷兰人看来,熟悉西方游戏规则的郑C功,比那些野蛮的鞑靼人要更为值得信任。
     这一点,也体现在最后的谈判上。
     荷兰人按照西方战争法则提出的条件,几乎完全被对手接受,只是做了些许无关紧要的修改。
     比如荷兰人在条约中,提出郑方应交还“所有的公司职

第五百九十五章 我们的航路(五十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