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百三十九章 大国崛起(三十九)[1/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另一方面,在世界整体为欧洲所瓜分的大背景下,比利时的海岸线,也让它有了海外扩张的可能性。
     最起码与它地位相似,但机遇更好的荷兰,早就这样做了。
     在1874年,探索刚果盆地腹地成功的英国探险家,并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资助。
     此时英国的注意力,正集中在德国统一,法国落败,这件打破欧洲大陆地缘Z治平衡的事件上。
     对遥远非洲腹地的一次探险工作,暂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顾及。
     而这一机会,被也希望在海外有所作为的比利时看到。
     比利时王室很快资助了,英国探险家接下来的探险行为,并开始在刚果盆地腹地布设商站。
     当然,这个机会,仅仅是给了比利时,一个法理上的想象空间。
     如果大国们希望得到刚果的话,他们有一千个理由,把比利时排除在外,或者留一小块给比利时。
     就像葡萄牙人后来认为,按照“谁发现,谁占有”的原则。
     自己才应该是刚果河流域的主人,却只是刚果河下游保有一小块保留地一样。
     比利时人的机会在于,德国人把海外争夺的主战场,放到了黑非洲。
     大家参看我附的20世纪初,中部非洲地缘结构图就会发现,比属刚果周围英、法、德三国,呈三足鼎立之势。
     谁得了位于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谁就可以把自己在非洲的殖民地边成一片,并分割两个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在欧洲就处在三大势力包夹之中的比利时,又一次的在非洲充当了缓冲之地。
     神奇般的获得了,将近80倍于本土面积的“比属刚果”。
     需要说明的是,比利时在刚果殖民时,全球范围的奴隶贸易已然结束。
     有鉴于此,比利时人在刚果获取的,更多是诸如橡胶、象牙、棕榈油等自然资源。
     然而这并不代表,土着H人的苦难就此成为过去。
     对于那些被统治的刚果H人来说,与下游历史上,那些被贩卖到美洲的H人,唯一的区别,也只在于不用离家做奴隶罢了。
     在竭泽而渔的政策之下,由王室直接统治“刚果”的最初30年间,至1908年,比属刚果损失了1500万人口。
     由此也可以看出,比利时人对非洲造成破坏,完全不比那些殖民前辈要小,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基于刚果盆地位置的重要性,当时的欧洲,需要一个平台来协商解决它的归属问题。
     由于德国是这轮,海外殖民争端的战略推动者,也是最希望藉此,来划定自己利益区的国家。
     所以1884年年末,在着名的德意志铁血宰相俾斯麦主持下。
     欧洲诸国加上米国在柏林,以解决刚果河流域归属问题为名,召开了着名的“柏林会议”。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欧米各国在非洲的利益区,被正式划定的边界,并最终成为了,后世非洲地缘Z治格局的基础。
     在国际Z治中,争端并不全部由军事手段来解决的。
     既然各方决定坐下来谈判解决问题,那么包括“谁发现,谁占有”的法律原则,也就必须得到尊重了。

第六百三十九章 大国崛起(三十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