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零三十章 神赐之地(三)[1/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关于中美洲原住民,是如何将类蜀黍变身成为玉蜀黍的,这一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当中,并已初步揭开了迷底。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相比其它野生植物的驯化,人类在玉米的华丽转身过程中,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也需要更多的运气。
     后世,在中美洲已经发现的,最早的玉米样本,位于墨西哥南部城市,“提瓦坎”的河谷当中,距今大约5000多年。
     这些早期玉米,棒长不到三厘米,谷粒也只有50颗左右。
     形态大小,与21世纪从米国引进的“玉米笋”类似。
     一般认为,仅仅将“类蜀黍”,变成为“玉米笋”形态的初级玉米,美洲原住民就花费了3、4000年时间。
     解读玉米的前世今生,并不仅仅是为了向培育玉米,及其它美洲原生农作物的美洲原住民致敬,更在于揭示一个道理:
     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个族群和一个文明更是如此。
     简单凭借一些文化符号的相似性,就牵强附会的将其它文明,视为自己的次生文明,并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退一万步讲,即使历史上,真的存在部分殷人登陆美洲的情况,他们对美洲文明的成长,也很难造成质的影响。
     就象我们不能因为中央之国在成长过程中,从旧大陆的地区,吸取并消化的部分文明因子,就认定华夏文明是由西而来的一样。
     中美洲与墨西哥文明,虽然哥伦布代表“旧大陆”发现了“新大陆”。
     但比较意外的是,这位冒险家并没有得到用自己名字,冠名这片大陆的殊荣。
     赢得这一荣誉的,是一位叫作“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的意大利商人。
     14991501年,这位佛罗伦萨的意大利人,先后参与数次探索了南美东北部海岸,并发现了亚马逊河河口。
     虽然完成这些工作的,显然不止阿美利哥一个人,甚至不会是主导者,但欧洲人正是通过他,
     记录探险过程的出版物,获知了之前哥伦布发现的,其实并不是亚洲,而是一片新大陆。
     有鉴于此,“阿美利哥”,拉丁文Americus之名,开始成为了整个新大陆的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命名之时,“阿美利哥”的发音,转变为了“阿美利加”(America)。
     于是,整个新大陆就变成了“阿美利加洲”。
     在拉丁文中,以a结尾的名字为阴性。
     America与Americus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女性化的名称。
     之所以要有这种变化,是因为欧洲人在为各大洲命名时,习惯性的为除欧洲之外的各大洲,取一个女性化的名称。
     很显然,这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命名法,但却无可厚非。
     就象热衷于“华夷之辩”的中央之国,在对自己以外的国家和M族命名时,同样会凸显自己的优越感一样。
     国人在使用时,一般会将“阿美利加洲”简称为了“美洲”。
     至于将新大陆名称,放进自己国名的那个国家,则被译名为“米国”。
     只不过,为了

第七百零三十章 神赐之地(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