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百六十一章 神赐之地(三十四)[1/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我们沿着时间线,把历史前推到西葡争霸的时代还会发现,乌拉圭这个国家的存在,源自于巴西对潘帕斯草原的渗透。
     一般一提到巴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面积巨大的亚马逊平原。
     然而,实际上控制了,大约60%的亚马逊平原,约340万平方公里的巴西,
     虽然可以当之无愧的,为整个亚马逊平原代言,但反过来,却不能认定亚马逊可以代表巴西。
     整个国家的精华之地,并不是这片湿热的雨林地带,而是位于亚马逊平原之南,拉普拉塔平原之东那片隆起——巴西高原。
     巴西高原的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
     这意味着,整个巴西其实就是由巴西高原、亚马逊平原,这一高一低两大板块所组成的。
     公元1500年,葡萄牙殖民者最先发现的“巴西”,并不是在亚马逊河口,而是在后世巴西高原东部的塞古鲁港一带登陆。
     所谓“巴西”一词的出处,在后世,超过80%的巴西人,居住在气候凉爽的巴西高原,尤其是东部靠近沿海的区域内。
     考虑到潘帕斯草原,为阿根廷滋养了超过23人口,以及贡献了80%的GDP,
     巴西与阿根廷之间的地缘竞争,很大程度可以被理解为,“巴西高原”与“潘帕斯草原”之争。
     基于巴西高原的上游优势,以及这片土地对人类的友好性,葡萄牙当年在拉普拉塔河流域,取得了很大成功。
     以最为肥美的潘帕斯草原来说,被乌拉圭河分割出来的“乌拉圭草原”,并非全部属于乌拉圭,
     还有小部分属于,巴西东南部的“南里奥格兰德州”,可以将之称之为“北乌拉圭草原”。
     如果,再把视线扩张到整个拉普拉塔河水系的话,大家会发现整个水系的两大上源:
     巴拉那河及巴拉圭河,其上游部分都位于巴西境内。
     其中,巴拉那河上游所处在高地,属于巴西高原的最南端,因为巴拉那河的存在,次级名称为“巴拉那高原”。
     后者则以一个盆地的形式存在,被称之为“巴拉圭盆地”。
     如果巴西高原,哪怕仅仅是巴拉那高原部分是一片荒芜的高原,当年的西班牙以及后来的阿根廷,
     都还是很有机会推进到高原之上,并以分水岭原则来划定两国的分界线的,就像智利与阿根廷对安第斯山脉的自然分割一样。
     悲剧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现。
     再仔细观察的话,大家会发现巴西最着名的三大城市:
     经济中心“里约热内卢”、最大的城市“圣保罗”,以及首都“巴西利亚”,
     不仅都位处巴西高原板块,选址更是围绕着“巴拉那高原”的边缘而生。
     其中,在海港属性的里约热内卢,葡萄牙人甚至早在1505年,就开始建立定居点了。
     反观西班牙人,却还要等到11年后,才发现拉普拉塔河口。
     至于乌拉圭的存在,则同样是葡萄牙人,在拉普拉塔河流域渗透的结果。
     与巴西高原、拉普拉塔河、大西洋相接的位置特点,使

第七百六十一章 神赐之地(三十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