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百六十四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八)[1/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国家授权武装民船,对敌国进行战略攻击,不仅可以不花一分钱代价,
     获得一支海上志愿军,还可以从中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
     西班牙国王能够代表国家,从美洲运回来的财宝中,提取20%作为收益。
     “私掠许可证”的颁发,国家也能从每次缴获中,得到这样类似比例的分成。
     这样看来,将民间海上力量,纳入战争的做法,对政府来说,几乎可以算得上零风险。
     当然,这世上并不存在完全没有风险的事。
     从大的方面来说,私掠船虽然不会为政府增加负担,但在战场上消耗的,终归也是国力。
     而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既然享受了私掠制度,带来的低成本管理好处,那么也同样要承受,其带来的风险。
     在欧洲,几乎每一次大规模战争后,都会有一批,不愿意回归正常生活的私掠者,变身成为真正的海盗。
     更为尴尬的是,很多因为战争结束而失业的海军、水手,同样会选择加入,“海盗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有鉴于此,将私掠行为合法化,对于一个国家战略风险是相当大的。
     对于更看中集权力的国家来说,即使看到了其中的好处,也往往不会愿意这样做。
     以同时代的我朝为例,行将崩溃的朝庭,就算看到了东南民间海上武装的强大,其做法也是更为稳妥的,
     将当中最强大的郑氏招安,然后再用其来打压那些,身份仍为“匪”的民间海上武装。
     即使在一些军事行动中,偶尔会招纳一些民间海上武装配合,但却不会用“私掠许可证”的形式,将海盗行为合法化。
     不同的文化背景,诞生不同的做法,很难说哪一种更可取。
     从大历史和地理大发现的角度来看,中央之国对民间海上武装的压制,虽然看起来更文明和道德,
     但难免又会让人惋惜这种文化取向,使其错失了整个时代。
     即使在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每个国家对私掠行为的宽容度,也不尽相同。
     英国无疑是海上私掠文化的发源地,以及最大的支持者。
     后世那些国人耳熟能详的“皇家海盗”,几乎都是英国船长。
     在英国,私掠船兴起于“伊丽莎白时代”,即“伊丽莎白一世”所统治的时代。
     在这个长达45年的黄金时代,从1558到1603年,英国人不仅在Z治、宗J、文化等方面,完成了内部整合,
     并且开始建立强大的海军,参与原本为伊比利亚双雄,所垄断的大航海事业。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伊丽莎白时代”在英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如果以海军实力第一,作为帝国起点的话,此时的英国,不能被称为“大英帝国”。
     一直到17世纪90年代,英国海军针对当时军力最强的法国,取得决定性海上胜利之时,英国才算真正的迈入帝国时代。
     以此来说,将英国带入大航海事

第八百六十四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十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