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百章 米国的建立(十九)[1/2页]

移民全球 陈健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然,这不是发什么善心,而是君主要打压贵族必须依托民众,是一种需要罢了。
     就好像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君主,同样需要依托民众,因此同样会给予民众更大的自由一样。
     法国的集权倾向,同样影响了他在南美洲的扩张。
     16世纪中和17世纪初,法国的新J徒,曾两度尝试过在巴西建立殖民地。
     包括1555年1565年的“南极法国”,以及1594年1615年的“赤道法国”。
     只不过,相比新J那种更倾向于自我管理的组织结构,法国对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使得其更倾向于继续以TZ教立国。
     并同时不愿意看到新J徒们在海外的努力,影响到政权的稳定。
     这种战略取向,最终使得在殖民时代结束之后,后人在全球范围内,看不到由法国后裔所建立的“法语国家”。
     在英、美、加、澳、新五个,系出大英帝国的英语国家,能够凭借彼此间紧密的历史、地缘关系,
     打造“W眼联盟”的后世,法国所能做的,仍然只是跟大航海时代之前一样,在欧洲大陆谋求主导权,进而扩张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人口的不足和制度上的缺陷,不仅导致法国在与英国,在争夺北美的战争中落败,更影响到了“加拿大”内部地缘Z治结构,以及与米国的边界划分。
     在英国治下的“北美十三殖民地”谋求D立之时,并不是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英国人,都赞同这种选择。
     彼时英国刚刚通过战争(1763年),从法国手中,夺取了其在北美的大部分殖民地,
     尤其是身为“新法兰西”地缘核心的“圣劳伦斯河五大湖流域”,也就是最初的“加拿大”。
     在无力阻止米国D立的情况下,那些仍然忠于女王的英国殖民者,被称之为“效忠派”,开始向已经变身为,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境内迁徙。
     由于受人口规模所限,法国在圣劳伦斯河流域的有效殖民线,实际只扩张到了,蒙特利尔所处的“渥太华河圣劳伦斯河”相接河口三角洲。
     这使得北上的“效忠派”们,得以迅速填满蒙特利以南至伊利湖的区域。
     为了英国人与法国遗民,能够彼此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自我管理,大英帝国决定以渥太华河为分割线,将“圣劳斯河五大湖流域”分为上、下两部分。
     以英国人为主的南部地区,被称之为“上加拿大”;以法国人为主的北部地区,则为“下加拿大”。
     所谓上、下加拿大地区,也就是后世加拿大“安大略省”与“魁北克省”的前身了。
     在“哈德逊湾公司”将大哈德逊湾流域的土地管理权,交还给英国政权后,上、下加拿大地区,都得以将行政线,进一步扩张到了哈德逊湾。
     只不过,无论是英国后裔还是法国后裔,都仍然更愿意,聚落于气候更温暖的“圣劳伦斯河五大湖流域”。
     并由此诞生了“魁北克温莎走廊”,这条加拿大核心走廊。
     从这个角度说,法国人如果一定要说,他们创造了“加拿大”

第九百章 米国的建立(十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