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楼道里的光线不太好,灯泡有些昏暗,裴瑜跟在厉以宁和李老师身后,三个人的脚步声在空荡荡的楼道里回响。
     裴瑜踌躇了一下,还是加快两步跟上前去,开口问道:“厉老师,我有个事想请教您。就是那个张志鹏厂长,前阵子我去社科院外事局领大衣的时候,在仓库里远远地见过他一面,不过当时没机会打招呼。厉老师,您跟他熟吗?”
     厉以宁教授听到这个问题,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些。他微微侧过头说:“张厂长啊......也就是在几次行业会议上见过面,算不上很熟。”
     他边走边回忆道:“不过就我所知,这位张厂长在厂里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作风比较强势。听说厂里的大事小情,他都要亲自过问。”
     李老师在一旁听着,忽然插话道:“裴瑜,我得提醒你一句。像张厂长这样的领导,我在企业调研时见过不少。你要是准备跟他打交道,最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李老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能说得再明白点吗?”裴瑜不解地问。
     “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小三线军工厂实行的还是传统的厂长分工负责制,一般来说,厂里会有好几位副厂长,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领域。
     比如有专门管生产的副厂长,主要负责车间生产调度;有管经营的副厂长,负责供销采购这些;还有技术副厂长专管技术研发,设备副厂长管机器维护,安全副厂长抓安全生产......
     而且这种分工还要和上级部门一一对应。生产副厂长就对口上级的生产处,技术副厂长对口技术处,每个口子都有人专门负责。这样分工明确,各管一摊,互相之间很少越界。”
     李老师顿了顿,然后接着解释道:“但是呢,三一三机械厂的情况比较特殊。你也知道,现在很多军工厂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订单不稳定,业务又杂又乱,发展很不均衡,张厂长就提出了一个新办法,叫‘分工定点包干车间。”
     裴瑜好奇地问:“分工定点包干车间是什么?”
     李老师说:“简单说就是打破原来的专业分工,让每个厂领导直接承包几个车间。从生产计划到技术指导,从人员调配到产品销售,所有事情都要这个厂领导一竿子管到底。这么一来,原来的专业分工就全打乱了。”
     他摇摇头感叹道:“这种管理方式,跟其他军工厂的做法完全不一样啊。”
     厉以宁听完李老师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其实张厂长这种做法,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工厂要生存,要转型,确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掌舵人。这种集中管理的方式,能够快速决策,提高效率,对工厂的生存发展来说未必是坏事。
     说着,厉以宁转过头,意味深长地看了裴瑜一眼:“但是对于下面的人来说,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可能会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要么,你能遇到一位严师,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快速成长,学到真本事;要么……”
     话说到一半,厉以宁

第195章 硬茬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