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她眼中恍若有光,侃侃而谈:“要是只知道死读书,这书读来何用?读书人科考做官,就应该先做好当官的准备!地里收成如何?什么地里适合种什么庄稼?什么时节雨多?怎能提高产量?
     如果连为民解决生计问题都做不到,那要官有何用!”
     刘老秀才听完气得满脸通红,大声道:“一派胡言,都是谬论!此乃叛逆之言!”
     李素商面色严肃,丝毫不让,沉声道:“我认为,君为下,民为上!民,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此言振聋发聩,听得在场所有人屏住呼吸。
     他们都是民。
     刘也恒却似打通了心中的任督二脉,他情不自禁的仰望着李素商,如同朝圣者看到了神迹。
     是的,就是这样,这番话才是对的!
     民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刘老秀才也被这番言论震慑住了,呆立半晌。
     他不是那种只会死读书的迂腐人,他自己也是跟着难民一起流亡过的。
     他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了那时的景象。
     幼儿懵懂地抱着母亲,年轻的妇人遮掩着面庞,满面惊惶,老人步履蹒跚,却不敢有丝毫落后,生怕掉队,上万人沉默又恐惧地赶路,不知要往哪去,不知身在何方。
     当初要不是误打误撞来了丰源,他看看李素商,遇到了这个小娘子,恐怕如今还在漂泊流浪。
     若是那时有官能种出让天下人都能吃饱的粮食,恐怕战乱就不会发生了。
     若是有官满心里想的都是民为上,那么也不会有这么多离家的兵丁,轻易就发动战争。
     若是,若是……
     他一瞬间想了很多,好似被李素商的话终于惊醒,却发现原来自己蹉跎半生,连一个年轻的女娃娃都不如。
     心里的某个气忽然就低了下去,千里流徙没压垮他,这短短的几瞬却忽然见了老态,两眼浑浊了起来。
     李素商连忙上前扶住他,刘老秀才摆摆手,道:“只叹我老头子这么大岁数枉读圣贤书,还不如你一个小娃娃看的明白。”
     李素商有些明白老爷子的文人风骨,不能眼睁睁看着他钻了牛角尖,没了精神气。
     她扶着老爷子坐下,道:“先生,您看如今窗外这些孩子,等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们可能也会是一地的父母官,所以现在,只有把他们教好了,未来他们的辖区才会有可能变得更好。
     此事非一人之力能及,但是千万人之力总可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咱们目前所做的,只是要先埋下一颗颗种子,等以后,焉知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供天下人乘凉呢?”
     刘老秀才听着听着,渐渐听进去了,眼前好像已经看见了未来的太平盛世。
     是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群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
     他看着窗外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仿佛又有了无穷的力气,撑着拐杖站起来。
     然后朝窗外中气十足的吼了一句:“都别在这看热闹了!快去背书去!”
     孩子们迫于先生的淫威,四散而逃。
     虽然逃了,但他们仍然很新奇,也不知

第72章 说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