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0章 让他们定居[1/2页]

奋斗在五代幽州 七桃散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赵玗这次东北之行,制盐是幌子,会见大光显才是真正的目的。
     东北地区的肥沃,富庶,在现代早已被证实。而东北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资源禀赋,又特别适合发展工业。
     就是这么一个不论工业还是农业,拥有着傲人资源的地方,现在竟然仅仅被靺鞨人用作“渔猎”,这种最原始的生产方式。
     从契丹国的角度来说,他们设置的东丹国,并不是想要开发东北地区,而是让端顺皇后在这里坐镇,看住靺鞨人不要捣乱,阻止靺鞨人强大,就算完成任务。
     在契丹的时候,赵玗便经常和耶律阮聊东丹国的局势,从耶律阮的语气中得知,端顺皇后是一个对契丹非常效忠的人。想要蛊惑端顺皇后另立门户,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哪怕她的丈夫耶律倍是被迫害,从东丹国逃亡到了后唐洛阳,她也依然对契丹保持忠贞不屈。
     一开始赵玗对这件事还挺疑惑。知道有一天,他无意中得知,耶律德光收到了一封来自耶律倍的信。这时他才明白,感情人家姓耶律的一大家子人,压根就没分开过。
     既然不能蛊惑端顺皇后背叛契丹人,自己拉着东丹国独立,那么赵玗就需要重新寻找盟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光显和烈万华才进入了他的视线。
     要说起来,这条思路还是赵思温提出来的。
     从契丹人灭亡渤海国以后,赵思温便始终关注着东北地区的局势。
     名义上渤海国是被灭亡了,但是其仍然有大量的国土存在,也有许多靺鞨人躲在山区里,继续跟契丹人战斗。
     而契丹人,在占据了最肥沃的领土,占据了东北主要平原地区之后,也无力再向山区挺近。
     于是乎,渤海人和契丹人就这样形成了事实上的停战线,各自在各自的地盘里面活动。
     不同的是,契丹人的贵族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渤海人的贵族们,要么在临潢府当阶下囚,要么在南京府当亡国奴,要么当了投降派。
     还有一小部分人,和大光显一样,游走在敌后,过着艰苦而又充实的生活。
     扶持大光显上位,赵玗同样也是经过深思熟虑。首先,大光显的个人能力还不错,但是并没有达到震铄古今的程度。
     细说起来,大光显比耶律李胡强一些,比耶律德光要差一些。
     耶律德光作为契丹辽国历史上,鲜有的几位英明君主,就算放在中华帝王谱系中,也出于上层,肯定不是大光显这种名不见经传的人可比。
     另一方面,渤海国就算复国成功,比起契丹国来,国力也很弱小。
     充其量只能恶心恶心契丹国,还达不到灭亡契丹国的程度。
     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牵制效果。
     而赵玗给大光显提供的这些富国强兵的法子,同样也是为了让靺鞨人定居下来,让他们从飘无居所的游牧人,变成有家有室的定居人。
     一个人,只要有了家室,这个人就有了弱点。
     一个国家也是一样,只要有了城池,就有了软肋。
     城池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可以给百姓提供庇护,但同时也是一个搬不走的目标。
     正所谓,跑得了和

第240章 让他们定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