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51章 替换宝钞[1/2页]

大明阴阳官 竹山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452章 替换宝钞
     朱厚熜看向陈煜说道:“陈爱卿,你有何想法?”
     闻言,陈煜立刻说道:“陛下,诸位大人,自秦国起,秦国为稳固统治,统一了很多必要的‘工具,其中“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改币制”等等。
     从历史中看,足以见得此法异常有效。
     我大明在赋税制度上分化的太过精细,若是能统一赋税,无疑对后期的征税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劳工劳力。
     臣认为赋税统一是有必要的。
     就以银两举例。
     世人都知银两作为钱币,可以购买货物。
     在这种普遍的认知之下,实行起来肯定异常顺利。”
     杨廷和抬手打断道:“本阁不否认陈状元的说法让人心动,但是若是以收取银两作为唯一的赋税,那银两将会是一个海量数字。
     如此多的银两,大明疆域又辽阔无比,要如何存放?”
     众人点头,存放银两确实是一个问题。
     武定侯想了想,说道:“将银两放在每个省份的府衙,如此就省去了距离上的限制。”
     “不可!”陈煜立刻出声打断。
     众人见陈煜如此反对,不由的看向陈煜。
     陈煜沉声说道:“陛下,赋税的银两一定要收回国库,不然肯定会滋生贪官。
     我想没有那个官员见到数量庞大的银两不会动心!”
     “陈状元,你说的轻巧,可银两作为主要流动的货币,全部聚集在北京,这样就限制了银两流动,着实不妥。”杨廷和微微摇头道:“再说,银两从大明疆域的东南西北四方运回,若想流动,肯定会散发下去。
     可银两在路上一来一回,不仅需要长时间的运银,凭空多了一趟路程不说,还要担心被人劫掠的风险,实为不妥。”
     众人闻言,不由的点头,认为杨廷和说的有几分道理。
     但陈煜还是坚持的说道:“银两必须回归国库,如此才能点清每年朝廷收上来的赋税是多少。”
     事情陷入了僵局。
     毕竟大明并没有经历过将各省的银两收回国库的情况,担心不可避免。
     王杲说道:“陈状元,往年朝廷收粮都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收纳在地方存粮,由都司关巡查。
     另一部分就是起运粮,可运回北京,也可运到相应的灾区。
     但若是换成运送银两,实在引人注目,肯定会引起一些不法之徒的贪婪。
     银两并非轻鸿之物,想要跋山涉水送回北京,实在是风险太大。
     且,投入的官兵肯定不在少数。”
     陈煜也一时犯难,不过他很快就想起一件事,那就是银票。
     若是银票的话,岂不是完美解决了这件事。
     陈煜眼睛一亮,说道:“我们可以用银票代替银两,这样就可解决难题。
     同样的官队人马运送银两,肯定能护好银票。”
     众人闻言,看向陈煜,皆是面露古怪神色。
     连朱厚熜的脸皮都不自在的抽搐了一下。
     朱厚熜看着陈煜,陷入沉思,嘀咕道:陈煜应

第451章 替换宝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