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万功德不算少了。
     对于寻常精怪或者鬼物,一万功德绝对是它们毕生追求的“小目标”。
     可岳川不一样。
     他需要的功德太多了。
     尤其是给小庙或者神像开光。
     一万功德,刚好够一次开光所需。
     只是……
     “庙呢?说好的给我建个庙呢?”
     岳川无奈的叹了口气,继续今天的讲道。
     约定的十日讲道,今天是第九天。
     临近尾声,来的人更多了。
     刚开始时候,人们席地而坐,前后左右还有明显的空隙。
     而现在,人们紧紧贴在一起,腿都伸展不开。
     岳川抬头看了一眼,差点笑出声来。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群众的智慧也是无穷的。
     琅琊人发挥才智,现学现用。
     岳川讲道时说“崛起”的意义,还有立体农业的发展。
     琅琊的百姓就用竹子和木板搭建起立体的架子。
     人坐在架子上面。
     原本只能坐一个人的空地,现在能坐两个人,甚至三个人。
     一眼望过去,这种架子比比皆是。
     架子高低相同、尺寸一致,能够彼此拼接,变成更大的架子,承载更多的人。
     现在能够坐人,以后还能在上面铺土,搞种植。
     岳川用手指着那些架子,呵呵笑着说:“不错!很不错!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最直观的崛起!院子里的土地有限,无法向四周开拓。”
     “进来的人越多,每个人占有的土地就越少,到最后大家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可如果崛起,这里能够容纳的人几乎是无限的。”
     “所以,我们在开拓的同时,还要牢记崛起的意义,不断突破上限,进入更高的层次。”
     架子上的人纷纷向岳川拱手叩拜,“多谢圣人指点,我们不过是遵从圣人指示。”
     其他人也纷纷拱手叩拜,表示“我悟了”。
     岳川向众人回礼,随即开始今日的讲道。
     “当今天下,诸国林立,各国文字不同、语言不通、政令不一,大家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众人迷茫。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更多的是挠头。
     于是岳川用姜国话重复了一遍,“怎么样?虽然有点不一样,但大致还能听懂,是不是?”
     众人点头。
     姜国和齐国邻近,语言本就同出一源,虽然带点口音,但影响不大。
     岳川笑了笑,又用晋国话重复一遍。
     然后,岳川又用蜀地的语言、吴地的语言、伊犁的语言各自说了一遍。
     有人拱手回答道:“圣人,各国虽然语言文字不同,但我等众生不离琅琊,也用不到其他国家的文字和语言吧?”
     也有人说道:“圣人之前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一辈子不出琅琊,如何领略万里河山,又如何温养崛起之心、崛起之志?”
     葛氏众人理解更深。
     他们在琅琊推广“书联”,没有问题,在齐国境内推广“书联”也没有问题。
     但是出了齐国,问题就来了。
     语言、文字不通。
     事关“书联”未来,葛氏等人不得不慎重,于是连忙发问。
     “圣人啊,以您之见,该如何解决语言不通、文字不同的问题呢?”
     岳川笑了笑,“字同形、书同文、言同音、行同伦!此为孔先生所言大同!”第684章 天下大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