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8章 血崩危局中的阳气密码[1/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楔子:雨夜里的急叩门
     申城入秋后的第一场冷雨,把梧桐巷的青石板浇得发亮。岐仁堂的铜铃在雨声中突然急响,震得药柜上的蝉蜕标本微微颤动。推门进来的男人浑身湿透,黑色夹克上的水珠滴在青砖地缝里,汇成蜿蜒的水痕。
     34;岐大夫!快救救我媳妇!34;男人声音嘶哑,手里攥着的电动车钥匙还在往下滴水。他叫李建军,在巷口开着家五金店,妻子刘小芸今早刚从社区医院回来,说是34;没保住34;,现在家里正闹得昏天暗地。
     岐大夫推开正在包扎的三七药材,镜片后的目光沉了沉。他看见李建军身后,担架上躺着个面色青黄的女人,身上盖着湿漉漉的棉被,鬓角的碎发粘在毫无血色的脸颊上,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声音。
     34;怎么个情况?慢慢说。34;岐大夫摸出脉枕,手指在刘小芸腕上一搭,瞳孔不由得缩了缩——那脉象虚大得像团棉花,按下去几乎没有根,如同风中残烛。
     34;三天前她肚子疼,去医院说是......说是宫外孕,做了手术。34;李建军搓着冻得发紫的手,34;回来后一直流血,刚开始像月经,今早突然就止不住了,跟自来水似的往下淌,吓得我赶紧送社区医院,人家给输了液,血还是止不住,让我们去大医院......可小芸说啥也不去,就念叨着要找您......34;
     正说着,刘小芸突然浑身一颤,眼睛往上翻白,棉被下渗出的血色瞬间扩大。岐大夫猛地起身:34;快!把人抬到里间诊床!去厨房找口最大的砂锅,生火!34;
     第一章:血脱益气的玄机
     里间诊床上,刘小芸的呼吸变得微弱。岐大夫掀开棉被,只见垫在身下的棉絮已被血浸透,暗红色的血迹带着腥味弥漫开来。他翻开患者眼皮,眼白浑浊如蒙上灰翳,再看舌苔,舌质淡得像张白纸,苔薄而水滑。
     34;建军,你媳妇这是39;血崩39;,不是普通的流血。34;岐大夫从药柜里取出黄芪,指尖在药材上捻了捻,34;《灵枢》里讲39;血脱者,必先益其气39;,就像家里的墙塌了,得先支起柱子,不然补砖补瓦都是白搭。她现在血脱于下,气也跟着散了,你看她脉虚大无力,这是阳气要脱的兆头。34;
     李建军看着妻子蜡黄的脸,急得直搓手:34;那赶紧止血啊!我看人家电视里都用云南白药......34;
     34;错了!34;岐大夫抓起一把党参,34;血是阴液,气是阳气,阴和阳就像秤杆两头。现在阴血大失,光补阴就像往漏锅里倒水,得先把阳气固住,让它做阴血的39;管家39;。就像盖房子,先立住梁柱,才能砌墙铺瓦。34;
     他迅速抓药: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正是补中益气汤的底子。又加了五味子收敛肺气,艾叶温经止血。34;这方子是李东垣《脾胃论》里的宝贝,专补脾胃中气。你媳妇半产后伤了冲任二脉,脾胃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把中气提起来,血才能归经。34;
     药汁在砂锅里咕嘟作响时,刘小芸又昏晕过去一次。李建军捧着温好的药汁,用小调羹往妻子嘴里喂,药汁却顺着嘴角流下来。岐大夫按住患者手腕,脉象依旧浮大无根,突然眉头一皱:34;不对!这药喝下去该有点起色,怎么反而更虚了?34;
     他走到窗边,雨夜里的药香混着血腥气,让他想起《景岳全书》里的话:34;大虚必挟寒,寒不除则虚不复。34;回头再看刘小芸,嘴唇已泛起青紫,四肢末端冷得像冰块。
     34;建军,去把我床头那罐野山参拿来!再找块附子,要制过的!34;岐大夫语气急促,34;你媳妇这不是单纯的气虚,是虚到极点生了寒,就像烧完的炭火,表面没火了,底下其实全是寒气。刚才的药只补了气,没温阳,就像给冻僵的人只穿单衣,不管用!34;
     第二章:参附汤里的生死线
     野山参切片时发出清脆的34;咔嚓34;声,制附子用刀刮去表皮,露出暗褐色的肉质。岐大夫亲自守在砂锅前,先用武火煮开,再转文火慢炖,让参的醇厚与附子的辛热慢慢融合。
     34;这参附汤是张仲景《伤寒论》里的回阳救逆第一方。34;他一边搅药一边解释,34;人参大补元气,就像给即将熄灭的炉火猛添干柴;附子温补肾阳,好比往炉子里捅开死灰,让热气重新升起来。《本草纲目》说附子39;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39;,没它带路,人参的补力到不了根上。34;
     李建军盯着砂锅里翻卷的药汁,突然想起老家过冬时烧炕,要是柴火湿了,得往灶膛里扔块猪油才能引着火。这参和附子,莫不是给媳妇

第208章 血崩危局中的阳气密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