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6章 一剂升阳药,止住十年泄[1/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暮春的雨丝斜斜掠过青石板路,把城南老巷的砖墙洇出深深浅浅的水痕。岐仁堂门楣上那块褪了色的匾额被雨水打湿,34;岐仁堂34;三个金字倒显得愈发温润,像浸在水里的琥珀。
     午后的药香混着潮湿的泥土气从门缝里钻出来,堂倌小林正蹲在门槛边翻晒受潮的陈皮,忽然听见巷口传来压抑的啜泣声。他直起身擦了擦手,就见一个穿藏青对襟衫的老汉被人半扶半搀着挪过来,老汉颧骨突出得像两块搁在脸上的石头,裤管空荡荡的,走一步晃三晃,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扶着他的妇人眼角通红,手里攥着个皱巴巴的布包,看那样子是刚从菜场过来,还没来得及放下买的两把青菜。
     34;是...是岐大夫在吗?34;妇人声音发颤,往门里探了探头。
     里间正在碾药的岐大夫听见动静,推开竹帘走出来。他鬓角已有些斑白,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却亮得很,像藏着两汪清水。看见门口的情形,他连忙招手:34;快进来坐,门槛高,当心绊倒。34;
     小林赶紧搬来两张藤椅,妇人小心翼翼地扶着老汉坐下。老汉刚坐稳就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背都弓成了虾米,每咳一声,枯瘦的手就下意识地按住小腹,额头上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34;这是我家老张,张侍川。34;妇人抹了把眼泪,34;病了快十年了,一天跑十几趟茅房,吃下去的东西就跟没沾过肠似的,拉得人都脱了形。城里城外的大夫看遍了,中药汤子喝得比水还多,就是不见好。34;她解开布包,里面裹着一沓药方,34;您看,这都是前前后后开的方子,有说是湿热的,有说是脾虚的,还有说要利水利尿的,可越吃越糟,最近连尿都快没了...34;
     岐大夫接过药方一张张翻看,眉头渐渐蹙起。他伸手搭上张侍川的手腕,指尖刚触到脉管,就觉那脉跳得又细又弱,像风中摇曳的残烛。他凝神片刻,又换了另一只手,左手的脉虽然稍显弦紧,却透着一股底气不足的虚浮。
     34;张大哥今年多大年纪?34;岐大夫松开手,目光落在老汉深陷的眼窝上。
     34;五十六了。34;张侍川喘着气回答,声音细得像蚊子哼,34;年轻时候在机床厂上班,抡大锤都不费劲,自从五十岁那年冬天淋了场雨,就开始拉肚子,起初以为是吃坏了,没当回事...34;
     34;可不是嘛!34;妇人接过话头,34;那年冬天下大雪,他非说厂里仓库的窗户没关严实,要去查看。回来就发了场高烧,烧退了就开始泄肚子。一开始是稀水,后来变成带泡沫的黏液,吃点油腻的就更厉害。这两年更邪乎,天不亮就得爬起来蹲茅房,有时候半夜能折腾三四回,觉都没法睡。34;
     岐大夫点点头,又问:34;平时是不是总觉得身上发冷?就算夏天也不敢穿短袖?34;
     张侍川愣了一下,连连点头:34;您怎么知道?我这身子就跟揣着块冰似的,夏天睡觉都得盖棉被,手脚从来都是凉的。34;
     34;吃饭呢?有胃口吗?34;
     34;哪有胃口啊。34;妇人叹口气,34;以前一顿能吃两个馒头,现在半碗粥都咽不下去,勉强吃点就胀得慌,还老打嗝,一股酸水味儿。34;
     岐大夫站起身,让张侍川张开嘴看看舌苔。只见那舌苔白得像铺了层霜,边缘还有齿痕。他又轻轻按了按老汉的肚子,一按下去,张侍川就34;哎哟34;一声,说肚脐周围隐隐作痛。
     34;小林,把《脾胃论》取来。34;岐大夫转身对堂倌说。
     小林很快拿来一本线装书,岐大夫翻到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字对张侍川夫妇说:34;李东垣先生说过,39;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39;。您这病,根子就在脾胃上。34;
     他把老花镜往鼻梁上推了推,放缓了语速:34;咱们的脾胃就像家里的灶王爷,负责把吃进去的米谷变成营养,输送到全身。您年轻时候劳累过度,本来就耗伤了脾胃元气,后来又受了寒,相当于给灶膛泼了瓢冷水,火就烧不旺了。这火一弱,食物消化不了,就变成了水湿,往下一坠,就成了泄泻。34;
     张侍川听得直点头:34;那为什么吃了那么多补脾胃的药都没用?34;
     34;问得好。34;岐大夫笑了笑,34;您看这些方子。34;他拿起一张药方,34;这里面用了不少茯苓、泽泻,都是利水的药,就像家里漏水了,只知道拿瓢往外舀水,却不知道去修补屋顶。您这泄了十年,身体里的阳气早就像漏了气的皮球,越来越虚。阳气是管上升的,现在升不上去,全堆在下面变成了浊阴,所以越利水,肚子里的火就越弱,尿也就越来越少——不是没水了,是水都变成了寒湿堵在肠子里,没法往上走啊。34;
     妇人听得眼睛发直:34;那...那该咋办?34;
     岐大夫走到药柜前,指着一排排抽屉说:34;《黄帝内经》里讲,39;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39;。现在您的清阳升不上去,浊阴也排不干净,就得先把下陷的阳气提起来。就像给灶膛添柴,再把烟囱通一通,火才能旺起来。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一边说,一边拉开抽屉取药:34;我给您用点人参、黄芪,这两味药就像给身体加柴添火的,能补脾胃的元气。白术是健脾的,就像给灶膛抹泥,让它不漏风。炙甘草能调和药性,就像做饭时放的盐,少了它就没味道。34;
     小林在一旁研墨铺纸,岐大夫提笔写道:34;人参三钱,白术五钱,黄芪五钱,炙甘草二钱...34;
     34;光补还不行。34;岐大夫继续解释,34;您这阳气陷在下面太久了,得帮它往上走。升麻、柴胡这两味药,性子是往上走的,就像给灶膛通烟囱的小刷子,能把阳气引上去。34;他又添上34;升麻一钱,柴胡一钱34;。
     张侍川皱着眉问:34;那拉肚子咋办?不用止泻的药吗?34;
     34;得止,但不能硬止。34;岐大夫指着药柜角落里一个贴着34;肉豆蔻34;标签的小罐子,34;肉豆蔻性温,能温脾止泻,就像给冒气的锅盖加个密封圈,不让湿气随便漏出来。但最关键的是

第296章 一剂升阳药,止住十年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