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00章 午后见鬼?一剂化痰方,让孔老板的“脏东西”消了影[1/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六月的太阳刚过正午,就像个泼皮无赖,把光和热一股脑往城乡结合部的柏油路上泼。孔德发蹲在自家酒厂的灌装车间门口,手里攥着个搪瓷缸,里面的米酒晃出了半圈浅黄的涟漪。他盯着车间墙上“安全生产”四个红漆字,眼皮子却越来越沉,恍惚间,那四个字旁边好像多了个黑黢黢的影子——瘦高,晃悠,看不清脸,就那么直挺挺地对着他。
     “谁?!”孔德发猛地站起来,搪瓷缸“哐当”砸在地上,米酒溅了一裤腿。可车间里空荡荡的,只有灌装机器嗡嗡的余响,墙角的蜘蛛网沾着几粒灰尘,哪有什么人影?
     他捂着胸口喘气,后背的汗把的确良褂子洇出了深色的印子。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五回了。
     一、邪门的“脏东西”
     孔德发是这条街上的“名人”。五十出头,红脸膛,微胖,开了家“孔家米酒坊”,在城乡结合部的老国道边,做了二十多年小生意。街坊们都喊他“孔老板”,说他手巧,酿的米酒甜糯带劲,周边超市、小饭馆都爱来进货。
     可这半年,孔老板的“名气”变了味。
     最先发现不对劲的是他媳妇王秀莲。开春那会儿,孔德发总说午后犯困,坐在堂屋椅子上能打盹到太阳偏西,叫醒他时,他眼神发直,嘴里嘟囔:“刚看见个穿蓝布衫的老头,站在门槛上瞅我……”
     王秀莲骂他:“老糊涂了?咱家门槛哪有老头?准是喝多了眼花。”
     孔德发的确爱喝酒。自家酿的米酒,度数不高,入口绵,他打年轻就爱这口,说是“解乏”。这两年生意不好做,酒厂压了些货,他心里急,酒喝得更勤了——早上起来喝两盅“垫垫”,中午陪送货的司机喝半斤,晚上对着电视还得再来三两,有时跟老伙计凑局,一斤下去也不晕。
     可“眼花”的次数越来越密。到了五月,孔德发不光午后看见人影,还开始说胡话。有回正吃饭,他突然把筷子一扔,缩到桌底:“别抓我!那黑影子要抓我!”王秀莲拉他出来,他浑身抖得像筛糠,脸煞白,额头上全是冷汗,过了半个钟头才缓过来。
     更邪门的是后半夜。每天凌晨两三点,孔德发准会浑身发烫,说胡话,盖着薄被还喊热,翻来覆去直到天蒙蒙亮,热度才慢慢退下去,人也清醒些,可整个人像被抽了筋,瘫在床上起不来。
     “这是撞了脏东西吧?”街坊里的老太太私下议论,“你看他天天醉醺醺的,阳气弱,招东西了。”
     王秀莲被说得心慌,找了“懂行”的来看,摆了香炉烧了纸,没用。又拉着孔德发去县医院,查了血,照了片子,医生说“没毛病,可能是神经衰弱”,开了些“养心”的药,吃了也没用。
     后来找了个中医,搭了脉说“气血虚,心神不宁”,开了党参、当归、远志这些药,喝了半个月,孔德发还是午后见鬼,夜里发热。另一个中医说“痰浊阻窍”,用了半夏、南星化痰,也不见好。
     眼瞅着孔德发一天比一天瘦,眼窝陷下去,颧骨凸出来,原先红亮的脸变得蜡黄,王秀莲急得满嘴起泡。有天去老街买菜,卖豆腐的张婶跟她说:“去岐仁堂试试呗?岐大夫看怪病有一手,我家老头子前年总说心口堵得慌,西医查不出,就是他两剂药调好的。”
     岐仁堂在老街深处,青石板路尽头,一块褪了色的木匾上刻着“岐仁堂”三个隶体字,门口摆着两盆驱蚊草。王秀莲拉着孔德发进去时,正看见一个穿蓝布褂的老大夫在给人号脉,手指搭在患者手腕上,眼睛微眯,神情专注。
     “您是岐大夫?”王秀莲怯生生地问。
     老大夫抬眼,目光清亮,笑起来眼角有细纹:“我是岐伯礼,叫我岐大夫就行。坐吧,这位同志哪儿不舒服?”
     孔德发缩在椅子上,头垂着,不敢看人。王秀莲把情况一五一十说了,末了抹着眼泪:“大夫,您瞅瞅他,这到底是咋了?天天午后看见些不干净的,夜里烧得像火炭,再这么下去,人就没了!”
     二、滑数脉里藏的“湿热账”
     岐大夫没急着搭脉,先让孔德发伸出舌头。舌质红,舌苔黄腻,像铺了层腻乎乎的黄泥巴。
     “伸舌头时,别使劲,自然点。”岐大夫又看了看他的眼睑,“嗯,眼白有点黄。”
     他把手指搭在孔德发的手腕上,指尖轻轻按下去,凝神听了半晌,又换了另一只手。诊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平时喝酒多吧?”岐大夫忽然开口。
     孔德发愣了一下,点点头,声音沙哑:“……嗯,一天两顿,有时三顿。”
     “喝的啥酒?”
     “自家酿的米酒,度数不高……”
     “喝了多少年了?”
     “二十多年了,打酒厂开起来就没断过。”
     岐大夫松开手,端起搪瓷缸喝了口茶:“你这病,跟酒脱不了干系。”
     王秀莲急了:“可他喝了二十多年都没事啊,咋现在才出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帝内经》里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岐大夫慢悠悠地说,“酒这东西,看着温和,其实性烈得很。《本草纲目》里写,‘酒,大热有毒,走气助火。你天天喝,顿顿喝,就像往身子里堆柴火——年轻时身子壮,能扛住,柴火堆得少,烧不起来;现在年纪大了,脾胃弱了,柴火堆多了,就烧得旺了。”
     他指着孔德发的舌头:“你看这舌苔,黄腻,这是有湿热。脉呢,滑数——滑脉像摸泥鳅,主痰;数脉跳得快,主热。痰和热裹在一起,在你身子里乱撞,这就是病根。”
     孔德发抬头,眼里有了点光:“那……我看见的影子是咋回事?”
     “《金匮要略》里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就像咱们的‘司令部,管着精神、意识。你这痰热往上跑,堵在心窍里,司令部被搅乱了,神就不安稳,《灵枢》里叫‘神乱则惑,可不就容易看见些乱七八糟的?”岐大夫解释道,“午后阳气渐盛,痰热借阳气的劲儿更旺,所以你午后犯病;夜半是阴盛

第300章 午后见鬼?一剂化痰方,让孔老板的“脏东西”消了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