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丝裹着潮气,把青石板路润得发亮。岐仁堂的木门被推开时,铜铃34;叮铃34;一声撞碎了药香里的宁静。虎子爹抱着孩子冲进诊室,粗布褂子下摆还滴着泥水,女人紧随其后,裤脚沾着田埂上的青苔,两人脸上的焦急比屋外的雨还密。
34;岐大夫!您快救救娃!34;女人的声音劈了叉,怀里的虎头鞋掉在地上,滚出半尺远。
岐大夫正对着窗台上的菖蒲整理《伤寒论》批注,闻言放下狼毫。他看清那孩子的模样,眉头倏地蹙起——两岁的虎子烧得像块火炭,小脸通红却毫无血色,睫毛上挂着汗珠,嘴唇干裂得像晒焦的河床。最要紧的是那呼吸,急促得像破旧风箱,每一次吸气都带着鼻翼的扇动,胸口起伏得像惊涛里的小船。
34;出疹子三天了?34;岐大夫伸手探向孩子的额头,指腹触到一片滚烫,却在掀开衣襟时愣住了。本该鲜红透亮的疹子灰蒙蒙的,像被雨水打蔫的野草莓,密密麻麻地趴在皮肤底下,毫无生机。
34;是麻疹。34;虎子爹抹了把脸,雨水混着汗水流进脖子,34;村里赤脚医生给开了银翘片,还有些带苦味的药面,说是清热的。头天吃了还行,今早起来就成这样了,烧得更厉害,还抽风......34;
岐大夫的手指搭上虎子的腕脉,指下的脉搏快得像受惊的兔子,却细弱得几乎抓不住。他又翻开孩子的眼皮,眼白泛着青,再看舌苔,舌尖红得刺眼,舌根却堆着层白腻的苔,像结了层薄霜。
34;孩子渴吗?34;
34;渴!34;女人急忙点头,34;抱着水瓢不放,可喝两口就吐,吐的都是清水,带着白沫子。34;
34;大小便呢?34;
男人的声音低了下去:34;今早拉了两回,都是绿黢黢的水,跟冻坏的菠菜汤似的,还带着腥气......34;
岐大夫猛地站起身,药柜前的铜秤被带得晃了晃,秤砣撞在柜板上34;当啷34;响。34;错了!全都错了!34;他指着窗外的雨,34;这疹子是借阳气往外透,好比烧柴,得借着火候慢慢燃。你们用寒凉药一浇,火被压下去,疹子透不出来,全憋在里头了!34;
女人34;哇34;地哭出声:34;那咋办啊?娃刚才抽风,身子往后挺,眼睛翻得只剩白的......34;
34;莫慌。34;岐大夫转身从药柜最下层抽出个陶瓮,揭开红布封口,一股浓烈的辛香混着陈气漫出来。他用铜药匙舀出块黑褐色的东西,沉甸甸的,断面带着细密的纹路——是附子,足有巴掌大。
34;这是......34;虎子爹盯着那东西,脸色发白,34;俺听老辈说这是毒药啊!34;
岐大夫把附子放在案板上,拿起片刀细细切片:34;《神农本草经》里说,附子39;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39;。它是猛药,却不是毒药。当年吴佩衡先生用附子救了多少麻疹转阴的孩子,就靠这味药能回阳救逆。34;
他一边说话一边切药,刀片划过附子的脆响在雨声里格外清晰:34;你们看这娃,表面烧得厉害,手脚却冰得像块铁,这是《伤寒论》里说的39;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39;。他渴得厉害却喝不下水,喝了就吐,是因为阳气太虚,水液运化不了,都积在胃里。还有那绿黑的大便,《脾胃论》说得明白,39;脾胃虚则湿自内生39;,中宫虚寒到极致,才会拉出这种像冻住的绿水。34;
女人突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个油纸包:34;俺们还给他喂过这个,村医说滋阴的......34;
岐大夫打开一看,是些麦冬、玉竹的碎末,眉头皱得更紧:34;《黄帝内经》讲39;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39;。这娃本就阳气被寒凉所伤,你们再用滋阴药,好比给快熄灭的火堆浇冷水!现在是阴极似阳,寒极生热,再拖下去,真要回天乏术了。34;
说话间,虎子突然抽搐起来,四肢猛地往后挺,牙关咬得咯咯响。女人尖叫着想扑过去,被岐大夫一把拉住:34;按住他的手脚,别让咬着舌头!34;他转身从抽屉里摸出根银针,在灯火上燎了燎,快准地刺入人中穴。
银针捻转片刻,虎子的抽搐渐渐停了,却开始发迷,眼皮耷拉着,只剩微弱的呼吸。岐大夫擦了擦额头的汗,走到案前提笔疾书,狼毫在宣纸上划过的声音格外用力:34;白通汤加肉桂,附子用六十克!34;
34;六十克?34;男人失声喊道,34;俺们村医最多用三克啊!34;
岐大夫放下笔,目光沉沉地看着他:34;《伤寒论》里白通汤本是治39;少阴病,下利,脉微者39;,现在这娃不仅下利,还阳气将脱,非大剂量不能挽回来。吴佩衡先生说过,附子的毒不在分量,在火候。你看这药柜上的砂锅,我亲自盯着煎,先用武火煮沸,再转文火煨足三个时辰,每隔半个时辰尝一次,直到嘴里没有发麻的感觉,保证安全。34;
他把切好的附子片倒进砂锅,又抓了大把葱白和生姜,都是带着泥土气息的鲜货。34;葱白要带须,《神农本草经》说它39;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39;,能引阳气上行;生姜得用老姜,性烈,能温胃散寒。这两味配着附子,就像给快灭的火堆添柴,再借股风,才能让阳气重新燃起来。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药锅坐在煤炉上,很快就咕嘟起来,白色的蒸汽裹着浓烈的药香漫了满室。岐大夫搬了张竹凳守在炉边,时不时用竹筷搅一搅,药汤渐渐变成深褐色,像陈年的酱油。他捻起一点汤汁尝了尝,眉头微蹙:34;还
第304章 一剂回阳汤救幼儿:岐仁堂里的生死时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