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45章 岐仁堂夏日医话:空调房里的"风湿账"与薏苡麻黄的解困方[1/2页]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张泓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楔子:暑气未消,寒气先侵
     七月流火,申城的日头把柏油路烤出了油星子。岐仁堂的雕花木门半开着,穿堂风卷着薄荷与陈皮的药香,勉强压下了窗外蝉鸣的燥热。药童小杏正往竹匾里晒 newly 采来的藿香,忽见街口拐进来一位裹着薄外套的老太太,额角却沁着细密的汗珠,走几步就扶着墙喘口气。
     34;李阿婆,您这是从冰窖里出来呀?34;小杏眼尖,连忙搬过藤椅。
     老太太姓李,家住附近弄堂,刚从儿子家回来。34;别提了,34;她抹着汗直叹气,34;儿子家那空调开得跟腊月天似的,我在屋里还得穿长袖,可一出来就头晕眼花,浑身骨头缝里都像灌了铅,疼得厉害。34;
     正说着,里间诊床的竹帘一挑,岐大夫捻着山羊胡走了出来。他年近花甲,眉目清癯,一双眼睛却亮得像浸在泉水里的黑曜石。34;刚从空调房里出来吧?这病啊,叫39;久伤取冷39;,老祖宗早写在《金匮要略》里了。34;
     第一则:空调病里的34;阴暑账34;
     李阿婆伸出手,岐大夫三指轻搭在她腕上,眉头微蹙:34;脉沉而缓,舌苔白腻水滑,典型的风湿相搏。34;他指着窗外毒辣的日头,34;现在人啊,把老祖宗的话忘了——39;暑多夹湿39;,伏天本就是湿气最重的时候,偏要躲在空调房里喝冰啤酒,这就叫39;汗出当风,久伤取冷39;。34;
     34;大夫,我这把老骨头咋就这么不经冻?34;李阿婆困惑地搓着手。
     34;您看这扇门,34;岐大夫指了指堂屋的木门,34;门轴要是总泡在水里,再结实的木头也会发胀变形。人的阳气就像门轴,夏天本应向外发散,您倒好,空调冷气把毛孔都闭住了,体内的湿浊排不出去,又喝冷饮伤了脾胃阳气,这就好比往湿木头缝里灌冰水,能不疼吗?34;
     小杏在一旁听得入神,忍不住插嘴:34;师父,《金匮》里说39;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39;,是不是就像李阿婆这样?34;
     34;正是!34;岐大夫点头,34;日晡就是下午三点到五点,这时阳气本应走阳明经,可湿浊困阻,阳气不得宣泄,就像烧水壶盖被堵住了,热气只能在里面翻腾,所以下午发热更厉害。34;
     他转身走到药柜前,抽出几个抽屉:34;治这病得用麻杏苡甘汤,麻黄去节汤泡,取其轻扬透表;杏仁降肺气,肺主皮毛,肺气开则腠理通;薏苡仁得土之精气,最善祛筋骨间的湿浊,《本经》说它39;主筋急拘挛,风湿痹39;;炙甘草调和诸药,补中土以运湿。34;
     34;大夫,这麻黄不是发汗的吗?我现在怕风呢。34;李阿婆有些担心。
     34;这就叫39;小制其剂,微汗而解39;,34;岐大夫笑着称量药材,34;我用的是生麻黄8克,量不大,又用汤泡去其燥性,配上薏苡仁30克,专走肌肉筋骨,让湿气从小便走,不是让您大汗淋漓。就像春雨润物,慢慢把寒湿透出来。34;
     正说着,里间又进来一位年轻妈妈,怀里抱着个男孩,额头上密密麻麻全是淡褐色的小疙瘩。34;岐大夫,孩子这扁平疣长了一年多了,抹了好多药膏都没用,西医说是什么病毒,可我们不信那套......34;
     第二则:扁平疣下的34;湿毒结34;
     男孩叫明明,十二岁,低着头不敢看人,手指不停地抠着衣角。岐大夫仔细看了看皮疹,又翻开他的眼皮:34;面色萎黄,舌体胖大齿痕明显,脉细而缓,这不是什么39;病毒39;,是风湿郁于肌腠。34;
     明明妈叹了口气:34;孩子就爱吃冰可乐,放学回家就钻空调房打游戏,很少出去晒太阳。34;
     34;问题就出在这儿!34;岐大夫转向小杏,34;《脾胃论》说39;脾胃为后天之本39;,冰饮伤脾,脾主肌肉,脾虚则湿浊内生;空调伤肺,肺主皮毛,肺卫不固则外湿入侵。内外湿邪搏结在肌肉腠理之间,久了就结成这些疣赘。34;
     小杏恍然大悟:34;就像梅雨季节墙根长的青苔,又湿又暖的地方才容易长。34;
     34;没错,34;岐大夫赞许地点头,34;麻杏苡甘汤不仅能治关节风湿,还能解肌腠湿毒。麻黄开腠理,杏仁降肺浊,薏苡仁利

第345章 岐仁堂夏日医话:空调房里的"风湿账"与薏苡麻黄的解困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