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申时三刻,灵州城外,宋军大营。
夕阳西下,血色残阳将整个军营染成一片金红。经过连日的攻城血战,这支两万余人的大军此刻正在休整,但军营内外依然戒备森严。巡逻的哨兵每隔一刻钟就要换岗,探马更是来来往往,不断向中军大帐汇报着四面八方的军情。
在距离军营外围三里之处,一个衣衫褴褛、风尘仆仆的老者正艰难地向这边走来。这便是李仁爱府中的老管家福伯,他已经连续赶了一夜一天的路,双脚早已磨出了血泡,但怀中那封沉甸甸的遗书,却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34;站住!什么人?34;一队巡逻的宋军斥候发现了他,立即围了上来,长枪齐指,34;再往前一步,格杀勿论!34;
福伯急忙停下脚步,举起双手表示没有恶意,用带着浓重党项口音的汉话说道:34;军爷息怒!老汉不是细作,是来求见贵军主帅的!老汉有要事禀报!34;
34;哼!又是一个想要投降的党项狗!34;为首的什长冷笑一声,34;滚回去告诉你们的主子,我们陛下说了,要投降就让你们的皇帝李乾顺亲自来!其他人免谈!34;
34;不是的,军爷!34;福伯急得额头冒汗,34;老汉不是来投降的!老汉是来送信的!是我家老爷的遗书!34;
34;遗书?34;什长皱了皱眉,34;你家老爷是谁?34;
34;我家老爷是...是李仁爱!大夏礼部尚书李仁爱!34;福伯声音颤抖地说道,34;老爷昨日以身殉国,临终前托付老汉将这封遗书送给贵国皇帝陛下!求军爷行个方便,让老汉进营面圣!34;
什长一愣,他虽然不认识什么李仁爱,但听说是西夏的礼部尚书,倒也不敢小觑。不过军令如山,没有上级允许,绝不能放任何外人进营。
34;你说你是李仁爱的家奴?有何凭证?34;什长怀疑地打量着他,34;万一你是细作,想要混进营中刺杀陛下怎么办?34;
福伯闻言,立即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精美的荷包,里面装着李仁爱的私印和一块玉佩。34;军爷请看,这是我家老爷的私印和贴身玉佩,老汉岂敢作假?34;
什长仔细看了看,虽然不认识上面的西夏文字,但玉佩的质地和雕工确实不凡,看起来不像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34;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你进营。34;什长摇摇头,34;军令如山,违者斩首!你若真有要事,就在这里等着,我派人去通报。信不信由上官定夺!34;
福伯心急如焚,他知道老爷的遗书事关重大,拖延一刻都是对老爷的不忠。但眼前这些宋军神情严肃,显然不是能够通融的。
正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马蹄声。一匹快马从军营方向驰来,马上坐着一个身穿青色儒衫的中年文士,正是随驾参赞胡寅。
胡寅奉赵桓之命前往灵州城中查看战后情况,此刻正要返回大营复命。看到前方有人聚集,便策马过来查看。
34;何事喧哗?34;胡寅在马上问道。
什长急忙抱拳行礼:34;禀报胡参赞,此人自称是西夏礼部尚书李仁爱的家奴,说要面见陛下,献上什么遗书。卑职不敢擅自做主,正要派人通报。34;
34;李仁爱?34;胡寅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虽然没有去过西夏,但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随驾参赞的职务中,他经常需要分析各国政情,自然知道李仁爱在西夏朝堂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胡寅翻身下马,走到福伯面前,仔细打量着这个风尘仆仆的老者。以他多年阅人的经验,眼前这个老人眼中虽然带着疲惫和悲伤,但却没有丝毫的狡诈和恶意,反而有一种令人敬佩的坚韧和忠诚。
34;老丈,你说你是李仁爱的家奴?34;胡寅温和地问道,34;李仁爱现在何处?为何要让你独自前来?34;
福伯见来人气度不凡,语气温和,知道遇到了能说话的人,急忙跪倒在地:34;回禀官人,老汉家老爷已于昨日晨时自尽殉国。临终前,老爷将这封遗书托付给老汉,命老汉务必亲手交给贵国皇帝陛下!34;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那封用黄绢包裹、火漆封口的书信,双手举过头顶。
胡寅心中一震,李仁爱自尽了?这可是西夏朝堂中少有的明智之士,他的死对于西夏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34;李仁爱自尽?34;胡寅沉声问道,34;可是因为灵州失守?34;
34;正是。34;福伯老泪纵横,34;老爷在朝堂上直言西夏只有降与亡两条路,陛下...陛下无言以对。老爷回府之后,安排完家事,便写下了这封遗书,然后...然后以身殉国。临终前,老爷说这封信事关党项万民生死,务必要送到贵国皇帝手中!34;
胡寅接过书信,仔细查看封口上的火漆印记。这确实是官印的样式,而且封口完整,显然没有被拆开过。
34;老丈起来说话。34;胡寅扶起福伯,34;你可知这信中写了何事?34;
34;老汉不识字,不知具体内容。34;福伯摇摇头,34;但老爷临终前说,这封信中有他对贵国皇帝的最后建言,关乎西北安定,关乎党项万民的生死存亡。还说...还说这或许是化解仇恨、减少杀戮的最后机会。3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寅听到这里,心中更加凝重。他知道,李仁爱既然
第263章 老仆千里送遗书 儒臣慧眼识忠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