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济安堂的事告诉孙姨娘后,她就当场晕过去了?”
晚香院里,忍冬蒲苇桑若三人,坐在谢窈卧房外屋,烤着碳火,听七两讲孙姨娘院内发生的事。
许素素在一旁,拨动算盘,计算账目。
女儿大婚还有三天,她正在将给谢家送礼的人家一一登记造册,送出喜帖。
听到侍女下人压低声音的叽叽喳喳,她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却含着包容笑意。
谢窈刚醒来,就听七两正说到:
“岂止啊,孙姨娘晕过去后,可把文昌伯吓坏了,结果正好济安堂的人来了,谢伯爷以为是给她看胎的。”
忍冬好奇地问:“然后呢然后呢?”
“没想到那人跪下说,他是济安堂东家给孙姨娘传话,求孙姨娘和伯爷做主的。”
“谢伯爷气得脸都绿了,让他滚,然后拂袖离去,只让朱嬷嬷照看好孙姨娘。”
谢窈坐起身,看向窗外。
夜色已深,一轮圆月悬于天边,清幽如水银的月色透过窗棂,落在她的床榻上。
她扬声问道:“济安堂是怎么回事?”
外屋四个下人同时看向她,许素素的算盘声,也悄然停了下来。
下一刻,谢窈面前出现三张俏脸。
忍冬桑若蒲苇:“小姐醒啦!”
后门,跟着个站在门口探头探脑的七两:“小姐,小的之前想跟您说的喜事,就是这个。”
谢窈整理了衣衫,走到外屋,和几人坐在一起。
她看见母亲在,双眸乍然明亮:“这么晚了,母亲怎么在这里?”
许素素站起身:“那我走。”
谢窈立即跳起来,按住她的肩膀,语气撒娇:“不嘛!母亲要是走了,我就睡不着了。”
许素素看她面色红润,气色也很好,放下心来:“最能睡的就是你,刚才还在打呼噜。”
谢窈立即反驳:“不可能。”
许素素不和她争辩,重新坐下,继续算着账目。
“这几个下人,大晚上点灯熬油地说小话,倒是让你这屋十分亮堂,我来此算账,也能省几分灯油钱。”她淡淡地说。
谢窈现在面对母亲的解释,就五个字:不用信,编的。
这时,桑若端来一碗莲子粥:“二小姐睡了两个时辰,肯定饿了,醉后先用些清淡的。”
趁许素素没注意,她低声在二小姐耳边道:“夫人担心二小姐喝醉了难受,第一个在外屋守着的,这粥,也是她提前吩咐奴婢做的。”
谢窈接过粥,望着灯下看账目的母亲。
她的眼神越发柔和,心里也越发坚定。
七两这才说,她今日离开伯府不久,舅舅许知行就派人传来消息。
自从胜济堂在济安堂隔壁开业后,已经成了京中第一医馆。
胜济堂卖的药保质保量,价格便宜,大夫也是京中出名的医者,更有前些日子,皇宫里的周御医,都说胜济堂的大夫优秀,甘拜下风。
所以,济安堂终于坐不住了。
昨日,一对兄弟俩抬着张破草席,来到胜济堂。
草席上,是他们奄奄一息的老母。
两人称胜济堂的大夫诊断失误,又给老母吃了假药,在医馆门口闹了起来。
许知行正好在医馆内。
谢窈曾写信提醒过舅舅,医馆与别的商铺不同,不止是看病抓药,还要做好医案,提防同行的阴损手段。
许知行早就记得谢窈的话,当场拿出医案,上面详细记载了每日每时前来看病的患者名单,所开药品。
医案上,根本没有这个老妪就诊的记载。
两人又
第116章 济安堂被查封,母亲备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