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河东郡杨县的暮春时节,汾水河畔的桃林正落英缤纷。
     年仅十岁的徐晃蹲在岸边,专注地用柳枝在河滩上勾勒兵阵图,腰间悬着父亲遗留的青铜剑——那是位曾随班超经略西域的老兵,却在黄巾之乱中为护乡亲血染衣襟。
     少年抬头望向对岸连绵的中条山,山影如铁,恰如他日渐坚毅的心境。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如野火燎原,三十六方义兵并起。
     二十岁的徐晃已在河东郡衙为吏,负责钱粮调度。
     某日,他目睹郡兵征讨黄巾溃退而归,伤者横于道,吏卒劫掠民财,不禁喟叹:“此等官军,与盗何异?”遂弃笔仗剑,慨然道:“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非屈身于刀笔之间也!”
     是夜,他于县衙后堂挑灯夜读《孙子兵法》,烛花爆响处,忽闻窗外马蹄声急——一队黄巾残部突袭县城。
     徐晃提剑冲至城门,见县令欲携印信而逃,大喝:“公为父母官,当与城共存亡!”遂振臂一呼,聚集衙役、青壮数百人,登城死守。
     五更时分,援军至,贼众溃散。
     此战过后,徐晃名震河东,郡太守亲书“忠勇可嘉”匾额相赠。
     初平三年(192年),李傕、郭汜之乱祸及长安,徐晃随同乡韩暹投奔汉献帝东归之路。
     时汉献帝车驾至安邑,缺衣少粮,群臣饥困。
     徐晃冒死率数十骑突入敌军粮道,夺得粟米千斛,献帝执其手曰:“卿真社稷之臣也。”
     拜骑都尉,赐铠甲一副。
     然徐晃见韩暹等军阀专权跋扈,知其难成大事,常于月夜登城远眺,见中原大地烽烟四起,暗自立下“寻明主、定乾坤”之愿。
     某夜,他与部将陈宫(非兖州陈宫)饮酒论时局,慨然道:“今群雄并起,袁绍外宽内忌,袁术骄奢淫逸,皆非明主。唯曹公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许……”
     话音未落,忽闻帐外马蹄声,二人相顾沉默——在这乱世,每一句心声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建安三年(198年),徐晃在满宠引荐下至许昌拜见曹操。
     时曹操正于帐中批阅军报,见徐晃顶盔贯甲而入,身长八尺,虎背熊腰,眉峰如刀,心中暗赞。
     “闻公明在韩暹帐下,屡立奇功,何以屈就于竖子?”曹操目光如炬。
     徐晃肃然答道:“良臣择主而事,今观明公奉天子以令不臣,唯才是举,乃真命世之主也。”
     曹操抚掌大笑,亲解自己所佩青釭剑鞘相赠:“愿与公明共定天下。”
     是年九月,曹操东征吕布。吕布部将高顺号称“陷阵营”统帅,所部铠甲精炼,骁勇无匹。
     徐晃请命为先锋,率五千精兵直扑高顺营垒。
     时值深秋,朔风卷地,徐晃令士卒尽弃盾牌,只持短戟、背插火把,夜袭敌营。
     火光中但见他跃马挺戟,如入无人之境,连斩敌将三人,高顺营中大乱。
     战至酣处,忽有流矢射中徐晃左肩,鲜血浸透战袍。
     部将急呼:“将军暂退!”徐晃却拔箭断矢,怒吼:“今日不破此营,吾不还也!”
     率军直冲高顺中军大旗。高顺见其悍勇,心生怯意,拔马而走。
     此役过后,曹操拍其肩曰:“吾知公明之勇,不下当年吕奉先也!”
     并特赐金疮药一匣,令军医每日为其敷治。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对峙进入胶着。
     袁绍遣淳于琼率万余众屯粮乌巢,谋士许攸来降,密报屯粮虚实。
     曹操召众将议曰:“谁敢领此奇袭之任?”
     徐晃越众而出:“某愿往!然需借曹公‘虎豹骑三百,扮作袁军旗号,方得近敌。”曹操颔首。
     是夜,徐晃率部人衔枚、马裹蹄,伪装成袁绍运粮部队,骗过数道岗哨。
     至乌巢外围,他登高观望,见粮囤连绵如小山,遂令士卒于上风处纵火,一时烈焰冲天,袁军大乱。
     徐晃左手持盾格挡流矢,右手挥斧砍杀,直至黎明方见曹洪率援军至。
     此役焚粮万车,袁绍军心大溃。
     战后论功,有人言:“此役若使张辽往,恐更迅捷。”
     曹操却摇头:“非也。公明素知袁绍军制,故能扮敌无误;且其临阵沉稳,能忍至鸡鸣方动,此乃大将之风。”
     遂迁徐晃为偏将军,赐爵都亭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樊城守将曹仁登城而望,但见关羽大旗“汉寿亭侯”随风猎猎,城下战船密布,水势滔天。
     曹操急召徐晃于南阳,执其手曰:“樊城若失,许都危矣。公明素知兵,必能解此危局。”
     此时徐晃所部多为新兵,众将皆忧,独徐晃从容曰:“战贵于谋,非徒恃勇也。”
     徐晃驻军阳陵陂,每日五更即起,亲率士卒演武。
     他命人制作与关羽军相同的旗帜、衣甲,令新兵反复模拟对抗演练。
     见有士卒畏缩,便厉声呵责:“关羽虽勇,亦血肉之躯!汝等若连草木皆惧,何以临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仿造关羽军“九屯”营垒模型,与副将王平推演破敌之策,常至深夜方休。
     某日夜,徐晃巡营,见一士卒躲在草垛后哭泣,问之,乃汝南籍新兵,思念家中老母。
     徐晃沉默良久,解下自己的干粮袋递与他:“吾亦有母在堂,每战必思。然汝若不用心练战,何以存活?何以归家?”
     次日,他特准该士卒每日卯时单独练剑,月余后,士卒竟成队列中最勇健者。
     十月,徐晃率军进抵樊城外围。他先于沔水上游大张旗鼓修建营寨,做出欲从正面强攻的姿态,却暗遣哨骑探得关羽在郾城至樊城之间设“九屯”,互为犄角。
     某夜,月黑风高,徐晃命部将徐商、吕建率偏师佯攻头屯,自己则亲率主力衔枚疾走,绕道敌后。
     行至马冢屯,见屯外壕沟深丈余,遂令士卒以土囊填壕,突然杀入营中。
     时关羽正于主帐议事,闻报马冢火起,惊曰:“徐晃此计,吾竟未察!”
     急率亲兵驰援,却见徐晃已立旗于屯中,旗下铁

第146章 徐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