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东汉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徐州广陵郡盐渎县的淮水之畔,一个身着粗麻短褐的少年正挥着锄头翻耕盐碱地。
     汗水顺着他棱角初显的脸颊滑落,砸在泛着白霜的土地上,瞬间洇出一小片深色。
     这少年便是朱治,时年二十,望着眼前亩产不足三石的薄田,眉头拧成了疙瘩。
     “阿治,别费力气了。”邻垄的老农直起腰,捶着酸痛的脊背,“这地被海水泡过,种啥都不成。要不跟你叔去江东贩盐?听说那边能挣着钱。”
     朱治拄着锄头望向东南方。
     江东风声近来常传入盐渎,说是会稽郡有乱兵起事,连郡守都被杀了。
     可比起这寸草难生的盐碱地,乱世或许藏着另一条生路。
     他抹了把汗:“俺哥在县里当差,俺得先问他。”
     哥哥朱君理在盐渎县尉手下做小吏,见弟弟来问,眉头紧锁:“江东是有粮,可兵更多。前阵子孙坚校尉路过,带的兵跟饿狼似的,见着粮草就抢。”
     他压低声音,“不过县尉说,孙坚是个英雄,打黄巾贼时一刀劈了三个,跟着他或许有前程。”
     朱治攥紧了拳头。
     他见过县里的流民,饿到啃树皮的模样比盐碱地更让人绝望。“哥,俺想试试。”
     他顿了顿,“总比在这儿等死强。”
     半月后,朱治背着一捆干粮,跟着三个同乡踏上了南下的路。
     行至曲阿县时,正遇上孙坚率军征讨会稽贼党。
     队伍里旌旗猎猎,一个红脸长髯的骑士提着长矛开路,后面跟着个绿袍小将,马前悬着颗贼首,引得路人惊呼。
     “那是孙坚的义弟关羽,小将是他儿子孙策!”路边有人指点。
     朱治看得热血沸腾,挤到征兵处报名。
     负责登记的军吏打量他:“会干啥?”
     “会种田,会打渔,还能扛百斤担子。”朱治挺起胸膛。
     军吏笑了:“正好缺个养马的,跟我来。”
     当夜,朱治躺在马厩旁的草堆上,听着远处传来的操练声。
     他摸着腰间父亲留下的短刀,刀鞘已磨得发亮。“爹,俺一定混出个人样来。”
     他对着星空喃喃自语,露水打湿了衣襟也浑然不觉。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南阳城外的孙坚大营里,朱治正给一匹黑马刷毛。
     这是孙坚的坐骑“踏雪”,性子烈得很,前几日咬伤了三个马夫,唯独对朱治温顺。
     “朱治,过来。”帐外传来粗豪的声音,正是孙坚。
     他身披明光铠,手里捏着块干粮,“明日去打襄阳,你跟着孙策去夺城门,敢不敢?”
     朱治心头一跳,放下毛刷单膝跪地:“敢!”
     孙策在旁拍他肩膀:“朱大哥力气大,明日跟我冲在前头,夺了城门给你记头功!”
     这年孙策才十六,却已生得虎背熊腰,说话时带着少年人的爽朗。
     次日拂晓,攻城战打响。
     朱治提着短刀跟在孙策身后,踩着云梯往上爬。
     城上滚石如雨,他见一块巨石砸向孙策,猛地扑过去将人推开,自己却被碎石擦破了胳膊,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袖。
     “谢了朱大哥!”孙策反手一刀劈落两个守兵,大喊,“快上来!”
     朱治咬牙攀上城头,短刀翻飞,专挑敌人下三路招呼。
     他种过田的臂膀有使不完的力气,一刀劈在敌兵腿弯,听得“咔嚓”一声脆响。
     混战中,他瞥见孙策被三个敌兵围住,立刻扑过去从背后撞翻一人,两人背靠背杀出重围。
     “好小子,够劲!”孙策笑着抹了把脸上的血,“回头让我爹给你升伍长。”
     可孙坚没能等到攻克襄阳。
     一个月后,他在岘山追击黄祖时中了埋伏,被流矢射中咽喉。
     消息传来,全军恸哭。
     朱治见孙策伏在灵前吐血,默默递上一块麻布:“少将军,保重身子。”
     孙策攥着麻布,眼里血丝密布:“朱大哥,我爹不在了,以后你跟着我。”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朱治已升为别部司马,跟着孙策在丹阳募兵。
     当地豪强祖郎拥兵数千,夜里突袭营寨。
     朱治正在巡营,见火把如潮涌来,立刻敲响警钟,顺手抄起一根长矛。
     “守住营门!”他大吼着挺矛直刺,矛头穿透了一个贼兵的胸膛。
     身后的士兵被他的气势鼓舞,纷纷举盾列阵。
     激战至天明,贼兵退去,朱治浑身浴血,矛尖都崩了口。
     孙策拍着他的背:“若非朱司马,咱们今晚就成了祖郎的刀下鬼。”
     他取出一方印信,“丹阳都尉之职,非你莫属。”
     朱治接过铜印,入手沉甸甸的。
     这年他三十岁,已从盐渎的农家子,成了手握兵权的将官。
     可他望着营外连绵的战火,总想起盐渎的盐碱地——那里虽贫瘠,却没有这么多鲜血。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吴郡吴县的太守府里,朱治正对着地图沉思。
     孙策昨夜派人送来密信,说袁术在寿春称帝,要他出兵征讨,却被曹操封为会稽太守的王朗挡了去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守,王朗派使者来了。”亲随禀报。
     朱治起身相迎。
     使者捧着王朗的书信,语气傲慢:“王府君说,孙策乃袁术逆党,朱太守若识时务,当献城归降,可保全家眷。”
     朱治看完信,冷笑一声:“回去告诉王朗,孙坚校尉曾受朝廷封爵,孙策将军兴兵是为讨逆,倒是王大人坐拥吴郡,却坐视袁术称帝,究竟谁是逆党?”
     他指着地图,“三日内若不献城,我便率军东进,到时候玉石俱焚,休怪我无情。”
     使者悻悻而去。
     亲随忧心忡忡:“咱们只有三千兵,王朗在会稽有上万兵马,能打赢吗?”
     朱治走到窗前,望着吴县的城墙。
     这城他守了三年,百姓早已归心。“兵不在多,在精。
     ”他转身下令,“派五百人守住查渎渡口,截断王朗的粮道,其余人随我正面列阵。”
     三日后,查渎传来捷报,粮道被断。王朗军中大乱,孙策趁机从柴桑出兵,与朱治前后夹击,一战击溃

第234章 朱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