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下得没有尽头。
我坐在实验室最角落的位置,像被遗忘在时间之外的一粒尘埃。窗外的城市被一层灰蒙蒙的雾气裹住,仿佛整座都市正在缓慢地呼吸,而每一次吐纳,都带着潮湿的腥气。路灯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投下昏黄的光晕,像是半睁半闭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每一个深夜未归的人。雨滴敲打着玻璃,声音细碎却执拗,像某种低语,一句一句,渗进我的耳膜。
我叫林知远,是城市交通数据研究所的一名分析师。最近三个月,我一直在追踪一组异常数据——关于深夜公交线路的“幽灵轨迹”。这些轨迹不属于任何已知的调度系统,它们出现在凌晨1点到4点之间,路线错乱,站点不符,甚至有车辆在监控中同时出现在相隔十公里的不同区域。起初我以为是系统漏洞,或是数据污染,可当我把所有异常点串联起来,一张诡异的图谱悄然浮现。
而其中最离奇的,是编号B13的公交车。
这辆车本不该存在。档案显示,B13于三年前因严重事故报废,车体焚毁,司机当场死亡。可就在昨晚,我的模型捕捉到它出现在三条不同线路的监控画面中——一次在城东的工业区,一次在老城区的槐树巷口,还有一次,竟出现在地铁隧道入口的交通探头里。时间精确到秒:凌晨2点17分。
我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没有敲下保存键。冷光映在我的脸上,苍白得不像活人。实验室里只有我一个人,空调嗡嗡作响,像某种低频的催眠曲。我揉了揉太阳穴,试图驱散那种黏腻的疲惫感。就在我准备关机的瞬间,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不是来电铃声,只是震动。一下,又一下,短促而固执。
我低头看去,屏幕上没有号码,只有一条短信,字迹像是从老式打印机里爬出来的,歪歪扭扭:
“你查到了不该查的东西。别坐B13。”
我的呼吸一滞。
手指僵在半空。这不可能。我的研究编号从未对外公开,连同事都不知道我在追踪B13。这个代号,只存在于我的私人加密文件夹里,连服务器日志都没有记录。是谁?谁在监视我?
我猛地抓起手机,手指有些发抖,迅速回拨过去。电话接通了,但没有声音。三声提示音后,听筒里突然响起一段老旧的公交报站声,机械女声沙哑得像是从锈蚀的铁皮箱里挤出来的:
“下一站,槐树巷。请乘客注意安全。”
那声音太熟悉了。我小时候住的老城区,就是槐树巷。那条巷子早就拆了,连同那座破旧的公交站台,一起埋进了地基。可这报站声,分明是二十年前的老系统录音,早就被淘汰了。
我立刻挂断电话,心跳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一下比一下重。冷汗顺着脊背滑下,浸湿了衬衫。我强迫自己冷静,告诉自己这可能是恶作剧,是黑客入侵,是数据泄露……可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低沉的引擎声。
我下意识望向窗外。
一辆公交车正缓缓驶过雨幕,车灯划开灰暗的夜色,像两把钝刀割裂了雾气。雨水顺着车窗流淌,模糊了车牌,可车身侧面的编号却清晰得刺眼——白底黑字,歪斜的喷漆,正是“B13”。
我的血液瞬间冻结。
那辆车没有停靠站台,也没有乘客上下,它只是静静地驶过,轮胎碾过积水,发出“哗啦”一声,像是踩碎了某种禁忌的边界。等我再定睛看去,它已经消失在街角,仿佛从未存在过。
可我知道它来过。
我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我冲到窗边,死死盯着那条空荡的街道。雨还在下,路灯依旧昏黄,世界仿佛恢复了平静。可我的后颈却一阵发凉,像是有人在背后轻轻吹了一口气。
我回到电脑前,手指颤抖地打开监控回放。我调出刚才那条街道的实时录像,时间倒退到一分钟前。画面中,街道空无一物,没有车,没有人,只有雨水在路面上跳跃。可当我切换到另一角度的摄像头时,画面里却清晰地显示——一辆公交车正缓缓驶过,编号B13。
两个摄像头,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个看见,一个看不见。
我瘫坐在椅子上,喉咙发
第328章 ∶深夜来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