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过,再怎么说多伦多也只是一个小电影节,在第一天众人为林枫捧场后,电影节又归于平静。
     但是,《活埋》的宣传效果却出奇地好,各个影评人和媒体也为林枫这部创新的毕业作品叫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知名影评人罗伯特的一篇影评文章。
     “本人受邀参加了第27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并观看了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尼托·林导演的毕业作品—《活埋》。
     这部影片其实是林在做了减法,无论剧情还是人物亦或是场景。
     很难想象,一部九十四分钟的影片,居然只有一位演员,一个不足2平米的场景。甚至道具只有简单的打火机、手机和光源。
     可是,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一部烂片,相反,这林艺术创新上的新突破。
     这部影片大致被林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男主角的求生心理刻画和与之对应的行为描绘。
     在这部分中,林在压抑感十足的氛围营造中,将一个充满紧张、恐慌、迷惑等情绪的受困主角形象活灵活现呈现在观众面前。
     接下来,情绪略微稳定下来的保罗开始试着接受目前处境。
     他利用棺板翘钉割开捆绑双手的绳索,借着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微光,逐一寻获手机、手电筒等物品。
     手机在片中极其重要,它不仅是联系外界寻求援助的唯一工具,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条主线。
     从保罗向警方、家人、公司、反恐救援组,甚至是绑匪的通话内容中,我们可以得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通过第一部分剧情,观众知晓了埋藏处大体位置、保罗被困棺内原因,以及绑匪动机和美方营救的展开。
     第二部分内容,才显现出导演真正‘动机和本片核心内容所在——在群体利益面前,个体分量何其轻微。
     从CRT公司为脱干系诱导保罗解除合约,到营救小组‘薛定谔的救援。
     任何与之匹配的举措代价,都离不开‘成本与‘利益二字,哪怕关乎到一条鲜活的生命。
     第三部分内容,则是隐藏在演员肢体动作和台词背后的心理活动塑造。
     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巨大感染力。
     电影后半段,有一条沙漠毒蛇从棺材侧面裂缝混入其中。此时保罗已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心存获救愿景。
     面对毒蛇,保罗的求生欲丝毫不弱于逃离棺材的企望。他利用打火机将这个致命生物从缝隙中驱除,暂时化险为夷。
     毒蛇风波后,保罗经历了公司解雇、各部门推诿踢皮球、援助小组不作为,以及恐怖分子的要挟恐吓。
     原本对生存尚抱有一丝希望的保罗,现已万念俱灰、疲惫不堪。人在绝望之时,总会分外脆弱。
     躲得过毒蛇的侵袭,却逃不出人性的叵测。
     砂砾之下的棺内,有即将馈电的手机、煤油燃尽的火机、稀薄浑浊的空气,和一个心灰意冷的男人。
     从驱

第171章 另辟蹊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