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基围虾亩产1000斤左右,对于村民来说,只要一年能卖三次虾,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广年掰着手指算了算:“至于交货时间,我今晚就开会跟大伙儿说,明后两天准备,大后天一早,头一批虾就能给你起出来。”
张卫国也很爽快,他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一沓厚厚的大团结,从中数出五十张,往前一推。
“蔡书记,这是五百块钱订金。另外咱们签个合同,这样双方都有保证。大后天一早,我会带车过来,到时候咱们过了秤,我把剩下的钱当场结清。”
这一刻,蔡广年的心中再无半分疑虑,只剩下一种被巨大财富砸中的眩晕感。
他看着那沓钱,又看了看张卫国平静如水的脸,郑重地点了点头。
“张同志,还是你想的周到。”
张卫国马上从包里掏出常用的购销合同,写上货物名称,每斤的价格,数量那一栏写着按打捞上来过称的实际重量计算。
蔡广年看了看条款,觉得没有问题,便爽快的签名按了手印,张卫国也同样签名按手印。
合同一式两份,每人留一份。
事情谈妥,张卫国没有过多逗留,他起身告辞。
离开福永,张卫国骑着自行车一路飞驰,货源搞定了,下一步就是运输和仓储。
当然,他有系统空间,根本不需要这些。
但戏要做全套,一个港城来的大老板,不可能凭空变出几辆大货车,也不可能让虾凭空消失。
他必须在鹏城留下一个真实可查的物流痕迹。
张卫国来到鹏城市区,经过一番打听,他在靠近码头的一片工业区,花钱租下了一个废弃的旧仓库。
仓库很大,足够停下几辆大卡车,虽然他根本用不上,但这个据点必须存在。
紧接着,他又去了市里的运输站。
这个年代还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物流公司,运输站里鱼龙混杂,停着不少国营单位的解放和东风大卡车,也有一些胆子大的个体户,靠着一辆车跑运输。
张卫国直接找到了运输站的调度,烟酒开道,言明自己要租三台带司机的大货车,跑一趟短途,价钱好商量。
在金钱的攻势下,事情办得异常顺利。
他预付了定金,和三个司机约好了大后天一早出发的时间和地点。
做完这一切,天色也变黑了。
张卫国这才有了一丝闲暇,来真正打量这座焕发着新生和活力的城市。
他没有去别的地方,而是径直去了鹏城人最多的地方——中英街。
华灯初上,狭窄的街道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街道一边是琳琅满目的商店,各种新奇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而另一边,则显得朴素许多。
张卫国站在那块着名的界碑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奇妙感觉。
目光越过拥挤的人潮,投向街对面属于港城的那一侧。
那边的店铺,橱窗里摆放着精美的劳力士手表,收音机,还有各种洋酒和化妆品。
空气中,仿佛都飘荡着一股奢华、前卫、令人躁动的味道。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如野草般疯长起来。
自己有【暗夜视觉】,堪比最高精度的雷达和夜视仪,能在黑夜中洞察秋毫,避开所有巡逻。
自己的系统空间,已经有500立方米了,能装下很多东西。
从内地运货去港城,手续繁琐,关卡重重。
自己可以趁着夜色,去到港城,像倒爷一样从港城弄一批这个年代最紧俏的商品回内地销售。
不管是电子表,尼龙丝袜、打火机还是洗发水,药品,都在他的采购范围内。
这些东西,在港城或许只是寻常商品,但只要能弄回华国的黑市,价格就能翻上好几倍。
晚上张卫国在市区找一间招待所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张卫国就出了门。
他的目标很明确,鹏城黑市。
这个年代,想通过正规渠道换取大额外汇,
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英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