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2页]

单身汪的万界之旅 极品双头鲍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魔改成份!剧版设定!没看过小说!)
     在儋州,谁人不知范府那位小范少爷?
     神医范闲,这名号在儋州地界儿,可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医术通神?那是自然!
     更难得的是他一副菩萨心肠,遇上穷苦人家求医,别说诊金分文不取,他往往还自掏腰包,非把人治利索了不可。
     当然,小范少爷也不是开善堂的。
     碰上家底殷实的?诊金嘛……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两白银,全看他范小爷当时的心情。
     也曾有那自作聪明的,想扮作穷苦人蒙混过关,省下那白花花的银子。
     可惜啊,他们太低估范家在儋州的根底了。
     用不了一盏茶的功夫,底细就会被扒个干净。
     然后?就只能回家“听天由命”了。
     范小爷有言在先:看病可以,若有欺瞒,生死由天!
     久而久之,敢耍这心思的人几乎绝迹。
     富户们心里门儿清:为了省这点银子得罪了范闲,那才是天大的不划算!
     神医之名,早已传遍大半个庆国,连北齐那边都有耳闻。
     不过,儋州人津津乐道的,可不止是他的医术。
     桃花居士范闲——这才是儋州文人士子们更爱提起的名号。
     一首惊艳四座的《桃花庵歌》,让他声名鹊起。
     这雅号的由来,正是城外十里处那片风光绝佳的所在:
     烟波浩渺的大湖畔,灼灼盛放的桃花林深处,临水而立着一座清雅宅院——名动儋州的桃花坞。
     此时,坞门吱呀一声打开。
     一个庄稼老汉打扮的老人,腿脚不太利索地迈出来,身旁伴着一位峨冠博带、宽袍广袖的少年郎。
     少年身姿挺拔,行走间衣袂飘飘,自有一股风流名士的韵致,正是范闲。
     他小心搀扶着老汉,嘴里絮絮叨叨,像个操心的老妈子:
     “赵伯,您这老寒腿可马虎不得!我给您做的护膝,天凉就得戴上,药膏也按时贴着,用完这一疗程,差不多就该好了。”
     “还有那五禽戏,千万甭偷懒,多练练,活络筋骨,对您腿脚好处大着呢!”
     “唉,唉,都记下了,记下了!”
     老汉脸上笑开了花,不住地点头应承,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多亏了范闲少爷妙手回春,不然老汉这腿啊,怕是要拖累一辈子喽!”
     说着又要躬身作揖。
     范闲赶紧扶住,半是玩笑半是埋怨:“哎呦,我的赵伯!您可是范府的老人儿,看着我长大的!这要让奶奶瞧见,又该念叨我不懂规矩,该挨训了!”
     老汉憨厚地笑着摆手:
     “不会不会,老太太最疼您了,哪舍得训您!”
     范闲将老汉扶上门前等候的牛车,目送着那摇摇晃晃的影子消失在尘土小路的尽头,这才转身准备回坞。
     刚迈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伴随着气喘吁吁的呼喊:
     “少爷!少爷留步——!”
     范闲驻足回望。
     只见一个圆滚滚的身影,随着马背的颠簸,像个球似的从远处滚来,不是范府的周管家又是谁?
     “周管家?”
     范闲眉头微挑,有些讶异。
     这位管家大人平日里可都是坐镇府中,支使下人的主儿,能让他亲自骑马跑这一趟……事儿不小啊!
     掐指算算时间……范闲心里咯噔一下,京都那边,该来的怕是要来了。
     念头刚转,周管家已策马冲到近前,勒住缰绳。
     那胖硕的身躯费力地扭动着想下马,看得范闲眼皮直跳,生怕他摔出个好歹来,赶紧上前搭了把手——这要真摔了,他这神医也未必能保证接得住这分量。
     “哎哟,多谢少爷,多谢少爷!”
     周管家借力落了地,抹了把额头的汗,喘匀了气,这才郑重其事地从宽大的袖袋里掏出一封厚实的信函,双手递上,
     “范闲少爷,这是二夫人给您的亲笔信。老夫人特意吩咐了,让您看完信,务必回府一趟。”
     “姨娘的

第1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