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六三章 丹会:心物一元[1/2页]

民国宗师 丹经残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13年1月15日,喧嚣武门的红楼丹会,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中,于上海红楼中悄然拉开了帷幕。
     上海红楼今日也前所未有的的封楼闭馆。
     因为今天来的人物,无论是实力还是威望,都足以在各自的领域称上一句大师。
     这么多武门宗师齐聚一堂,若是不封楼,未免太过于张扬,红楼虽是上海乃至国内最顶尖的销金窟,也是武门江湖最大的名利场,但那都是指还未成名,指望着在红楼‘打通关争名声的新人而言……
     这等富丽堂皇之所,丝竹劳神之地,对于一些老辈的迭宿来说,在这里被外人看到,难保显得有些不够尊重。
     江湖人,做江湖事,自然也要有江湖的规矩和风格。
     红楼虽是暗八门的扛把子,在江湖中名声极大,但也得按照江湖的规矩做事。
     杨猛因为青衣的关系,将这次丹会论道的地址选在了红楼,等若是将偌大的名声送给红楼,让红楼的威望能因此再上一层楼,青衣自然要把细节做好、做透。
     南北武林,几十家知名武林门派,近百名抱丹宗师皆云集于此,此次丹会论道之名,足以铭记武林史册。
     北方出席的门外,以形意门、太极门、八卦门、八极门、翻子拳、查拳、劈挂掌、通背拳和梅花拳等习练者众多……
     南方则以洪拳、铁线拳、咏春拳、蔡李佛拳、白眉拳、太祖拳、罗汉拳、工字伏虎拳和白鹤拳等标志性拳种更为突出。
     当然,自十虎下江南和南拳北上后,如今的中华国术馆中的丹境宗师,除了看家拳术外,还有融合了自家拳术特点的刀剑枪棒功夫。
     前文曾经提过,国内的武术界,大致可以用南拳北腿、东枪西棍来概括。
     如此多的门派,如此多的丹境宗师,杨猛若是一一去交流论道,便是论上一年的时间,恐怕也属正常。
     故而,杨猛便决定抛砖引玉,将自己打破虚空时的种种心得,还有打破虚空之后的修行感悟一一道来,先由各家宗师悉心体悟,若有不解之处自然可以当众发问,通过众人的讨论获得启发。
     如此一来,自然就少了几分预想中的刀光剑影,反而是众多宗师之间和风细雨的谈拳论理,往往看似简单的一问一答,就蕴含着一个流派和几代人的拳术理论与哲思。
     作为杨猛的师傅,形意一派的掌门,李存义自从来了上海以后,与杨猛交流良多,早已明确自己的前行之路,心中自然没有什么疑惑。
     不过,他没疑惑,却不代表其他人没有,尤其是名声不弱于他的顶尖大师。
     “小猴子,你这套理论,确实发人深省,不过我与那位‘戒先生交流过后,也算成就了丹道的百日筑基,只是关于心内虚空的想法,颇有些不解……”
     李书文先是轻咳了一声,从身下的红木太师椅上站了起来,就这么站在大堂的中央,看似瘦弱矮小的身躯,却彷佛铁塔一般,散发出强大雄厚的气势,只是微微动了动脚,地上的青砖顿时嗡嗡作响……
     “书文!”
     李书文这一站,虽然看似不动如山,实则却已将他一身的丹道至理展示得淋漓尽致,然而他的师傅却微微皱眉,觉得他露出的这一手,对杨猛未免有些不敬,连忙低呼了一声。
     李书文的师傅,乃八极门第四代大宗师黄四海,老人家今年已经八十三岁,可无论是身子骨还是精神头,都明显仍保持得极好。
     黄四海是继李大忠、张克明之后的八极拳大宗师,曾在张之洞门下多年,其‘罗疃八极拳、枪的功夫,曾战胜过不少武举人和武门高手,江湖人称八极大枪黄四海。
     只是,黄四海虽强,这些年却仍然没有找到关窍,闯过虚空之后这一关,气血筋骨都渐渐开始衰败,故而他对丹会自然极为上心,而对杨猛刚刚说的那般虚空论和心学,只让他觉得字字珠玑,眼见李书文如此无礼,老人家自然有些不悦。
     “师傅,弟子有点忘形了,您老莫怪!”
     李书文对旁人向来都是鼻孔朝天,哪怕是被尊称为武道天王的杨猛,在他的眼中仍然是自己的子侄,无论功夫练到什么程度,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只是面对自己的老恩师,他却极为孝敬,连说话都变得低声细语。
     “武者之道,既在于身,亦在于心,只是小猴子你刚刚说的都是心术上的修行,可在实战中,却又如何灵身合一,增强肉身战力?”
     “李师叔所言,也是我曾百思不得其解之事……”
     杨猛年轻的时候,曾跟李书文学会八极拳,爷俩对彼此的脾性自然十分熟悉,联想到当年神农丹派一脉的丹论,他自然也明白李书文大概不会有如此困惑。
     这位八极大宗师,从来都不担心自己无法打破虚空,自杨猛和六大道君突破之后,他便已经明确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只是他今天这番话,恐怕是替他师傅黄四海所问……
     “我曾认为

第六六三章 丹会:心物一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