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芳此人,经历颇为复杂。
年少聪慧,性好习武,遍访广州名师,先于德星里黄佑武馆学拳,后到华林寺拜冼灵大师习武,小有所成后,才经人介绍拜入陈塘武馆,成了林世荣的入室弟子。
此人身材并不高大,不过根骨极强,悟性极佳,短短两三年便修习洪拳有成,将铁线拳练至通神如化,后来在林世荣的推荐以及帅老郁的介绍下,又拜投在黄飞鸿的门下,继续深造虎鹤双形及跌打医术……
医武不分家,尤其是跌打损伤的骨科,在武风盛行的两广,算得上是颇有些社会地位的好营生。
只是,既然是好营生,自然从业者众多,内卷严重。
从清廷入关,天地会便一直活跃在广东,凡习武之人,强者开宗立派,开馆授徒,跌打推骨;而年轻人为了生存,多选择加入三合会下的众多堂会或帮派,才渐渐有了‘打仔出广东的说法……
邓芳能被帅老郁介绍给黄飞鸿,因为他本身就出自翁合堂,杀性自然比寻常武者更盛。
也正是因为他性子爆裂,后来在乐善戏院参与了林世荣困兽斗一役,为了救出林世荣,一路大开杀戒,刀劈拳击之下,死伤众多,哪怕事后托人多番疏通,仍被清廷明令通缉……
故而,邓芳为了避祸,只能如当年大多同乡那般南下吉隆坡凭着一身功夫,打了一年的黑拳,名声大噪之后,被大马的华人甲必丹(“甲必丹”即荷兰语“kapitein”的音译,意为“首领”)看重,嘱咐宋溪山请他去矿山护矿,两三年间,功夫和人事日益精进。
民国推翻了清廷后,邓芳身上的通缉自然被取消,便又带着徒弟回到了广州老家,经过黄飞鸿的允许后,在西关重新开馆授徒,又创立了义勇堂,被人称为西关之虎!
像这样一个孤身下过南洋,黑白两道通吃的得意门生,渐渐得到了黄飞鸿和林世荣的看重,哪怕黄飞鸿平日行事略显迂腐,却也知道让爱子跟邓芳历练几年,或许未来才能走得更远。
红楼丹会一行,获益最大的,便属新晋的四大虚空武圣,其中李书文和佟千钧都属于天纵奇才,正处于当打之年,凭借天资和实力自行冲破虚空。
而李存义和黄飞鸿,一个年老气衰,一个贫寒半生,想要打破虚空,其实还差了一点火候,不过有杨猛的真空幻境鼎力相助,总算是勘破心结,打破了虚空,自此气血生生不息……
也正是因此,连带着林世荣也感悟极深,放下了师兄梁宽当年被人砍死街头的执念,在国术馆中一举抱丹坐胯,如今回到广东之后,也有了正式开宗立派,被人称为林氏洪拳的资格了……
不过,林世荣的功夫虽然更强,但毕竟已经五十多岁,远不如邓芳跟黄汉森亲近,加上林世荣也家有薄产,平日里需要照顾的生意很多,难保能一直护在黄汉森的身边。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是每一个拳术大师的徒弟,都能练得一身惊人技艺,大多数拜入黄家或林世荣门下的徒弟,都出身于市井,平日里除了习练拳艺,更多的还是为了生计奔波。
穷文富武,在这个时代绝不是一句戏言。
没有足够的财力,若是专心练武,可能武艺未成就变成痨病鬼。哪怕是黄飞鸿,也因为财力一般,买不起各种大药,被困于还丹巅峰十几年……
林世荣绰号猪肉荣,正是因为家里几代屠户为生,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独独不缺油水和营养,这才能一路坚持下来,最后将铁线拳和虎鹤双形练出自己的拳意,成为一代洪拳宗师
沿街的鞭炮噼啪作响,路上经常会遇见踩着七星鼓点或将军令鼓点的舞狮,在街头巷角里摆场卖艺,也有无数的商贩,在沿街卖着自己家的特产,整个广州彷佛都陷入了狂欢之中。
每年的春节,广东都会举行狮王争霸赛,规模之大,观者之多,比端午节的赛龙舟还要热闹几分。
大家平日为了碎银三两钱,操劳忙碌了一年,绝多数人只有今日才可以偷偷闲,自然愿意花些闲钱置办年货,逛一逛庙会或去看一看精彩斗狮……
所以,不仅黄飞鸿极为重视今天,就连广东各地的醒狮名家和武林高手们,也纷纷选择在今天来广州,集体登台献艺……
舞狮运动,在广东深入人心,能在今天的争霸中打响名号,便意味着自家的武馆或商号,在整个广东都被人所知,算是最有效的的广告,只要过了今日,来年便可招收到更多的弟子,吸引到更多的客源。
有着如此大的利益,无论是谁自然都会趋之若鹜,这也让每年的狮王争霸赛,都会集结整个广东的武术名家,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龙争虎斗。
黄飞鸿的宝芝林,只是一家普通医馆,若非黄飞鸿的虎痴之名,若不是黄氏醒狮连续几年称霸花城,他的名头也不会响彻广东,被称为新广东十虎。
众人赶到广昌,珠江边的晨雾已散,轰隆隆的七星鼓点此起彼伏,震碎了舞狮广场周围檐角的露珠,也敲响了羊城百姓血脉中的血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式开赛之前,照例都是由各家派出年轻弟子上台表演,算是预热,可当一只只黑白、
第七三二章 醒狮南赋 狮王之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