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既然匈奴主动的提出来要和亲了,那就证明对面不是想要搞事,而是也想要发展。
那刚才的那种行为也很好解释了,就是为了示威嘛,弄一个下马威出来,来确定自己的地位,之后再慢慢的提出和亲,这是典型的一手大棒,一个甜枣的策略。
但是左言知道,虽然自己已经明白了对面想要干什么,但这明面上却不能这么说啊,毕竟对面可是杀了汉朝的子民,他这个做皇帝的如果没有什么交代下来的话,民怨一定会沸腾的啊…
这个弊端还是文帝时候留下来的,是的,好的东西是人家留下来的,坏的也是,可以说事情都有两面性。
文帝表现得那就是相当爱民,各种方式刷自己的品格,让天下人观看,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喜欢文帝,敬爱文帝,甚至等到之后起义军经过霸陵的时候,也就是汉文帝的坟墓时,都遥遥的下拜,之后远远的离开,不做打扰。
可以说,文帝是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这一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也都记在了心里面。所谓的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有的时候他们是乌合之众,但是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却记得很清楚。
如果你霸权,加税,让人民活不下去,那人民就立刻掀桌子,让你也活不下去!如果你让大家都吃得饱饭,生活过得下去,那大家就会爱戴你,让你的王朝万世留存。
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汉朝的皇帝在人民的心中都是伟光正的,如果这次汉朝的子民被匈奴的骑兵给杀了,之后左言还不说话的话,这件事一但传出去,那左言的名声立马就臭大街了啊…汉家皇帝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也会被破坏。
“和亲的话,必须是匈奴嫁给咱们妃子,而且必须要交出杀人的祸首,至少也要把人头交出来,如果不能,呵呵,请铭记历史!”左言对这次的谈话下了定论。
他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因为之前的时候匈奴就无缘无故砍过汉朝的子民,而且砍完之后还耀武扬威的,汉朝直接就没忍啊,直接带着十几万大军就上去了,驻守在长城附近,和对面的匈奴骑兵大眼瞪小眼。
一言不合就是干!出了事你就必须给我一个交代才行!要不然就两军对垒,咱们就耗着。
这样做的话,汉朝这边因为抽取了大量的壮丁,所以土地没有人耕种,都是荒废着,经济亏损,受到了很大的内伤,但是匈奴那边也不好受啊…他们更没时间跟汉朝耗,汉朝那边有农业,粮食,背靠着一个大的补血包,无数的物资从帝国里面源源不断的被运输到长城,秦朝时候修建的轨道系统可以高效的把速度发挥到极致。
但是匈奴那边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补血装备啊,到了长城附近,他们都是骑兵,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攻城,而如果进不去的话,那就没办法抢劫,抢不到东西,十几万骑兵在长城附近,会把水喝光,草吃没的…而且他们如果长时间攻不下来,对物资还是一个负担。<
第三百零六章 平天下(十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