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烈日炙烤着盐碱试验田,泛白的土地蒸腾着热气。
退伍的士兵如青松般挺立在田埂上,衣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却没有一个人抬手擦汗。他们目光专注地望着站在田垄上的方稷,眼神里既有军人的坚毅,又带着农家子弟特有的质朴与忐忑。
方稷卷起裤腿踩在盐碱土里,抓起一把板结的土块:34;改良盐碱地,关键在39;脱盐39;和39;培肥39;两个步骤...34;他话音未落,突然注意到所有战士都在不约而同地摸口袋,动作整齐得像是训练有素的战术动作。
34;报告!34;班长王铁牛突然举起长满老茧的手,黝黑的脸上带着几分拘谨,34;能记笔记吗?34;这个在演习中负伤都不吭一声的硬汉子,此刻问得小心翼翼。
方稷这才看清每个战士手里都攥着统一制式的小本子,深绿色封面上烫金的34;军事训练日志34;已经有些褪色。有几个本子边角卷了皮,显然经常被翻动。
34;当然可以。34;方稷话音未落,田埂上瞬间响起齐刷刷的翻页声,像一阵风掠过麦田。战士们左手托本,右手执笔,弯腰的弧度都出奇地一致,仿佛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
方稷注意到有个脸庞稚嫩的小战士偷偷在页眉写了行字:34;任务代号:麦浪行动34;,笔迹工整得像在填写作战报告。他认得这个叫李二柱的兵,是从甘肃贫困山区入伍的,家里五亩地全是盐碱土,父母年年为温饱发愁。
34;注意看秸秆还田的厚度...34;方稷放慢语速,看着二十支笔在纸上沙沙移动。王铁牛的字又大又重,几乎要戳破纸面;旁边赵大虎的笔迹却异常娟秀,还画了简易示意图。
这些拿惯了钢枪的手,此刻握着圆珠笔的力道像是在拆卸精密仪器。
34;报告!34;李二柱突然立正,34;请问蚯蚓粪和牛粪的酸碱度区别...34;话问一半自己先红了脸。方稷详细解答时,看见小战士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全是前一天晚上预习时记的问题,有些字迹被汗水晕开了也不舍得换页。
训练结束已是夕阳西下,方稷望着战士们排着整齐队列离去的背影,不知道他们回到营房后的故事——
宿舍里,王铁牛把衣服挂在床头,第一件事就是摊开笔记本。上铺的赵大虎倒吊下来:34;班长,今天那个深翻的深度我有点迷糊...34;二十个人挤在通铺上,本子摊了满床,有人甚至把重点抄在了手心里。
李二柱蹲在角落,就着昏黄的灯光复习笔记,手指在水泥地上比划秸秆还田的要领。
34;都睡吧。34;王铁牛轻声催促。
月光透过铁窗,照在墙上一张手绘的盐碱地改良流程图旁——那是他们集体创作的34;作战地图34;,红蓝箭头标注得像真正的战术部署。角落里贴着小纸条:34;记住:这是方政委和方技术员为我们争取的机会34;。
没人知道,这些战士每天比规定时间早起一小时,轮流去试验田记录墒情;也没人看见他们省下津贴合买了台二手显微镜,就为了观察方稷说的34;土壤微生物34;。
他们像执行敌后侦察任务一样认真对待每个技术细节,因为知道这两个月的培训,关系着他们脱下军装后的整个人生。
凌晨四点,王铁牛轻轻提醒大家:34;该去测地温了。34;
身影悄无声息地融入黎明前的黑暗,脚步声轻得像是执行夜间潜伏任务。试验田边,他们发现方稷早就到了,正弯腰检查他们昨天偷偷改良的排水沟。
晨光中,方稷抬头看见二十个笔直的身影,每个人手里都捧着沾满泥土的笔记本。那一刻他忽然明白,这片盐碱地早就不是普通的试验田,而是一个个铁血男儿用军人特有的方式,为自己、为家人、为脚下这片土地打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34;今天教你们测土壤含盐量。34;方稷的声音有些哑。二十本笔记同时翻开,页脚在晨风中轻轻
第62章 最可爱的人麦浪行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