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自从上次勘测确认,已经过去几周了,迟迟不见打井队来,方稷只好再次前来。
     县水利局的木门34;吱呀34;一声被推开,方稷带着一身黄土气息走了进来。
     王局长正端着搪瓷缸喝茶,抬头瞥了一眼:34;哟,方专家又来啦?34;他慢悠悠地吹开浮沫,34;这次又是什么报告啊?34;
     方稷没说话,只是把那份厚厚的文件放在办公桌上。报告比前四份加起来还沉,牛皮纸封面上用毛笔工整写着《定西公社抗旱井选址论证及实施方案》,墨迹力透纸背。
     王局长放下茶缸,老花镜往鼻梁上一架:34;嚯,这次下血本了啊。34;他翻开第一页,手指突然顿住了。
     彩色地质剖面图像幅工笔画般展现在眼前:赭石色的黏土层、靛蓝色的砂砾层、土黄色的风化岩...连含水层的波纹线都用毛笔勾勒得栩栩如生,旁边还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
     34;每天三十方?34;王局长的手指在出水量的数据上敲了敲,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34;方专家,你这数据哪来的?县里地质队去年勘测都说那片是贫水区。34;
     方稷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玻璃罐,34;咚34;地放在桌上。罐子里分层装着不同颜色的土样,像块地质蛋糕。
     34;实地勘测的。34;方稷拧开罐子,一股潮湿的土腥味弥漫开来,34;我问过北京地质学院的教授了。34;他指着最下层泛着青灰色的砂砾,34;您看这段,孔隙率22%,是典型的古河道沉积...34;
     王局长突然打断:34;等等,你什么时候联系的地质专家?34;
     34;托家里找的地质学院的王亚森教授。34;方稷声音平静,34;电话打了十七次,最长一次通了四小时二十八分。34;他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地质术语和计算公式,34;毕竟您说了,这里没水,申请专家来实地勘探困难,但我可以学。34;
     一旁的秘书忍不住插嘴:34;方专家,您这是要改行搞地质啊?34;
     34;种地的就不能懂地质?34;方稷提高音量,又强压着怒气放缓语速,34;没有谁规定种地就只能低头刨土。遇到问题就学,学了就用,这道理很难懂吗?34;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下来。王局长盯着那个土样罐,突然34;噗嗤34;笑出声。他摘下眼镜,用衣角慢慢擦拭镜片:34;前四份报告我都压着,就想看看你能坚持到第几回。34;
     方稷的拳头在桌下攥紧了。他想起马书记的话,34;去年也批过打井,新领导一来就黄了34;,想起村民们凌晨三点排队等水的背影,想起村民举着陶罐走上几里路去排队接水...
     34;拿着吧。34;王局长拉开抽屉,取出一张盖着红印的批文,34;打井队下周一就到。34;
     方稷接过批文,转身要走时,突然听见王局长说:34;我父亲是新中国第一批勘探找水的队员,他常说……34;
     方稷实在听不下去,打断道,34;真正的好官,不是考验老百姓的第五次敲门,也不是躺在功劳簿上讲故事。34;
     打井这天,全公社的人都跟在了方稷屁股后头。黄土坡上乌泱泱的人群,像赶庙会似的热闹。
     34;方专家,往这边走!34;李老汉在前头开路,烟杆挥得跟指挥棒似的,34;都让让!让专家好好看!34;
   

第123章 掘地求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