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稷站在试验田边,看着技术人员将最后一批34;陇旱1号34;麦苗移栽到专门的抗旱试验区。这些来自甘肃的麦种,将在这里开启新的征程。
34;方组长,34;新调来的技术员小跑过来,34;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已经划分了不同水分条件的试验小区。34;
方稷点点头,蹲下身抓了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34;墒情还是不够。通知灌溉组,今天开始模拟不同干旱程度的水分控制。34;
远处,周部长健步走来:34;方稷啊,就这么急着回来研究你的麦子?34;
方稷连忙迎上去:34;部长,您怎么来了?34;
34;来看看我们的抗旱专家啊!34;周部长笑着指向试验田,34;听说你把阳光补贴这事做的漂亮,然后潇洒转身就回来继续研究麦田了,你这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了。34;
34;周部长,您说笑了,我只是觉得这里更需要我。34;方稷的目光扫过整齐的试验小区,34;39;阳光补贴39;已经上了正轨,而抗旱育种的产量提升才刚刚开始。34;
周部长意味深长地看着他:34;你知道聂书记怎么评价你吗?他说,方稷这个人啊,心里装的不是官位,是麦穗。34;
麦苗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致意。
方稷站在试验田边的简易办公室里,墙上挂满了各种麦种生长数据图表。他仔细翻阅着部里刚批复的人才培养方案,钢笔在纸上轻轻点着。
34;方组长,这是各研究院推荐的候选人名单。34;助理将厚厚一叠档案放在桌上,34;按照您的要求,已经初步筛选过专业背景。34;
方稷推了推眼镜,抽出其中几份:34;这个朗月,在西北做过两年旱地作物研究;李媛的分子育种论文很有见地......34;他的手指突然停在一份简历上,34;把这位程志强调到重点培养名单,他在基层推广站的抗旱实践记录很扎实。34;
来到农大,方稷看着这些年轻人熟练地操作仪器,转身对助理说:34;通知农大教务处,下学期的《旱作生理学》要增加田间实操课时,教材用我们新编的那本。34;
三天后,在部里的协调会上,方稷将人才培养方案投影在屏幕上:34;我们需要三类人才梯队:首先是扎根田间的39;土专家39;,要能在旱区连续工作五年以上;其次是具备国际视野的科研骨干,最后是懂政策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34;
教育部的王司长若有所思:34;方组长的39;三段式39;培养构想很有特色。我们可以在三所农业院校试点39;旱作英才班39;,课程设置就按这个方案来。34;
34;还要建立动态轮换机制。34;方稷补充道,34;每年暑期安排学生到不同旱区轮岗,通不过田间考核的转普通专业。34;他说着打开一份文件:34;我们的人员需要实干精神,把人民和田地放在第一位的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品质。34;
周部长听完汇报,当场拍板:34;教学改革的事王司长负责和学校级教育部协调,部里的青年干部轮训计划也调整方向,重点培养懂技术的管理人才。34;他笑着看向方稷:34;你这次可是把人才培养的39;试验田39;种到教育系统去了。34;
深秋的试验田里,新组建的团队正在采集数
第145章 深藏功与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