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轻拍了拍小赵的肩膀:34;带我们去看看试验田吧。34;
去村里的路上,马支书的拖拉机开得飞快,扬起漫天黄土。
铁柱紧抓着车斗栏杆,看见路两旁新栽的柠条苗已经抽出嫩枝,在干燥的春风中轻轻摇曳。
拖拉机拐过一个陡坡,眼前的景象让铁柱瞪大了眼睛,层层梯田像巨大的台阶般盘旋而上,每层田埂上都种着柠条。几个戴头巾的妇女正在田间浇水,看见拖拉机过来,纷纷挥手致意。
34;那是我们村的39;铁娘子39;队。34;马支书得意地介绍,34;自从种了柠条,她们家的麦子亩产涨了八十斤!34;
方稷的眉头却皱了起来:34;怎么还用大水漫灌?34;他指着田里几处明显板结的土壤,34;这样太浪费水了。我记得当时推广了节水滴灌。34;
三个年轻人互相看了看,小赵鼓起勇气说:34;方老师,乡亲们试过滴灌,可老乡们说...说看着不过瘾...34;
村委会的土墙上,已经贴好了招聘启事。
方稷注意到纸角有些卷边,显然被反复粘贴过多次。院子里摆着几张课桌拼成的报名处,桌上摆着个搪瓷茶缸,里面的茶水已经续得发白。
34;从早上五点就有人来排队了。34;马支书压低声音,34;连八十里外马家窑的都来了人。34;
正说着,院门被推开,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拉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走了进来。老汉的解放鞋上沾满泥巴,姑娘怀里紧紧抱着个布包,有点忐忑的站在队伍里。
34;专家...34;老汉搓着手,声音有些发抖,34;俺家丫头初中毕业,能报名不?34;
方稷的目光落在姑娘磨破的袖口和粗糙的手指上。
34;叫什么名字?34;方稷问。
34;马、马春燕。34;姑娘的声音细如蚊呐,眼睛却亮得像星星,34;我...我会算化肥配比...34;
院外突然传来嘈杂声,十几个年轻人挤在门口,有的一手拿着干粮,一手攥着户口本;有的裤腿上还沾着泥点,显然是刚从地里赶来的。
他们的眼睛里都跳动着同样的光,那种渴望改变的光芒。
方稷望着这些年轻的面孔,突然觉得胸口发热。他转身对铁柱说:34;把我们的技术资料都拿出来。34;又对马支书说:34;今晚就在村委会开课,从土壤改良讲起。讲两天知识培训,面试内容就是咱们培训的内容,大家不用紧张,好好听课。34;
铁柱连忙解开行李袋,取出厚厚一摞资料。纸张边缘已经卷边,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方稷这些年积累的经验。马春燕踮起脚尖偷瞄,不小心碰倒了搪瓷茶缸。
34;对、对不起!34;她手忙脚乱地去擦。
院外的人群骚动起来,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挤到前面:34;专家!我种的滴灌试验田!34;他举起个锈迹斑斑的滴灌头,34;就是老堵,能不能教俺修?34;
方稷的眼睛一亮,接过滴灌头仔细检查:34;这是过滤网太疏了。34;他从兜里掏出钢笔,在桌上铺开张纸,34;我画个改良图,你们照着做。34;
马支书不知从哪搬来块小黑板,用袖子擦了擦灰。铁柱忙着给排队的人发报名表,发现不少年轻人都在偷偷打量方稷,眼神里满是崇敬。
傍晚时分,村委会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
夜深了,村民们仍不愿散去。马春燕举着煤油灯,帮方稷照亮黑板。灯光下,她粗糙的手指紧握着笔杆,眼睛里跳动着渴望的火苗。
铁柱收拾资料时,发现桌底掉着半个啃过的馍,不知是谁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来听课。院外的老槐树下,几个年轻人借着月光,正凑在一起研究方稷画的滴灌图。
马支书端着热腾腾的羊肉面进来:34;方专家,歇会儿吧!34;
方稷这才发现嗓子已经哑了。他接过碗,突然问:34;马支书,村里有多少像马春燕这样的年轻人?34;
34;多着呢!34;马支书掰着手指头数,34;光初中毕业的就有二十来个,就是没出路......34;
&
第176章 要多住一段时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