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寒风掠过惊鸿阁,却未减守脉树林的生机。星火树与纪念树的枝干上,挂着孩子们用彩绳编织的“暖冬铃”,风一吹,便发出清脆声响。林晚棠站在共生台的高塔上,俯瞰着这片熟悉的土地,远处的江湖街已升起袅袅炊烟,宛如一幅宁静的冬日画卷。
“奶奶,你看这个!”林念气喘吁吁地跑上塔顶,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封面上写着“江湖冬韵集”。翻开册子,里面是孩子们绘制的七大门派冬日景象:蓬莱的冰雪覆盖着礁石,巫族的竹楼挂着冰棱,佛窟的古刹落满白雪。每幅画旁都配有简短的文字,是孩子们对各地冬日的想象与祝福。“阿石从漠北寄来了他们的冬景画,”林念指着其中一幅画,上面是一片广袤的雪地,几顶蒙古包点缀其间,“他们说漠北的冬天虽然冷,但有最亮的星星。”小丫头手腕上的守脉镯在阳光下闪烁,与册子上的色彩相映成趣。
谢云舟背着装满炭火的竹篓,沿着石径走来。竹篓上贴着七张标签,分别标注着七地的炭火特质:江南的竹炭温润、漠北的牛粪炭耐燃。“这是给各派守脉林准备的,”他笑着说,“让他们在冬日也能感受到温暖,地脉也会更安稳。”竹篓旁还放着一些用树皮制作的简易手套,是江湖街的百姓们亲手编织的,准备随炭火一同送去。
传讯木鸢群在空中排成整齐的队列,翅膀上裹着厚厚的棉絮,以抵御寒风。新改良的“暖冬鸢”腹舱里,装着七大门派互赠的冬日礼物:蓬莱的暖海石、西域的防风毡。萧逸尘正在调整木鸢的导航装置,他的手指因寒冷而微微发红,但眼神却专注而坚定。“今年的木鸢能飞得更稳,”他说,“就算是暴风雪天气,也能确保礼物准时送达。”
江湖街的“暖冬市集”热闹非凡。张婶的店铺里,热气腾腾的“七味暖汤”正在大锅子里翻滚,汤里有红枣、枸杞、党参等七种药材,分别来自七地,喝上一口,浑身都暖烘烘的。“这汤是咱们江湖的‘暖身秘方,”张婶一边给顾客盛汤,一边笑着说,“喝了它,冬天再冷也不怕。”
卖糖画的老人支起了“冬韵糖”的铜锅,糖浆里加入了姜汁,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他在青石板上浇出各种冬日图案:雪人、冰灯、还有孩子们在雪地里玩耍的场景。“这些糖画吃了能驱寒,”老人将糖画递给孩子们,“而且啊,每幅画都藏着一个冬日祝福,孩子们吃完可得好好想想。”
林晚棠走到阿悔的摊位前,他正在制作“暖脉盒”。盒子由七种不同的木材拼接而成,内部刻有复杂的地脉纹路,放入暖石后,能持续散发温和的灵力,滋养守脉树的根系。“这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想出来的点子,”阿悔展示着手中的盒子,脸上洋溢着自豪,“希望能让守脉树在冬天也能茁壮成长。”
镜灵学堂的孩子们在教室里举行“冬日诗会”。他们朗诵着自己创作的诗歌,主题都是关于江湖的冬天和地脉的守护。“雪落江湖静,地脉暖人心,”一个小男孩站在讲台上,大声朗诵着,“七派同相守,冬日亦如春。”孩子们的声音稚嫩却充满力量,仿佛能驱散冬日的寒冷。
三日后,七大门派的“暖冬祭”在共生台举行。石案上摆放着各派的“暖冬信物”:青阳门的暖玉剑穗,能在寒冷中保持温润;巫族的暖阳蛊,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佛窟的暖经幡,风吹过时会发出诵经般的声响。
“该点燃‘暖冬圣火了。”林晚棠走上前,手中拿着一根由七地神木制成的火把。她将火把
第345章 岁月和弦处的江湖和鸣与传承的悠扬旋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