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的除夕,临江城飘着细碎的雪花。江春生踩着自行车从34;百珍园34;回来时,车篓里的食品包装盒上已经落了一层白霜。自行车把手上,还挂着一包鞭炮和烟花。他呵着白气推开家门,一股混合着鱼汤鲜香和木炭暖意的气流迎面扑来。
“妈,我买回来了!”江春生跺跺脚上的雪,将一包鞭炮和烟花放在鞋柜上,然后将买回来鱼糕、猪耳朵和八宝饭拿进厨房。徐彩珠正往炖鱼的砂锅里下嫩豆腐和蘑菇,闻言头也不抬:“你就放在案板上别管了,赶紧去客厅烤烤火。”
“我暖和一下了就来给您帮忙。”江春生说着转身出了厨房。
客厅的沙发前,原本茶几的位置处,放着前些天江春生从治江铸造厂带回来的烤火盆,盆里堆着一堆正在燃烧的木炭,一阵阵热浪向四周扩散。妹妹江春燕坐在沙发边认真的观看着电视里面正在复播的去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拍电影》她正看得入神,听到江春生的声音,她扭头叫道:“哥,快来!这小品可太逗了,你也来看看。”
江春生走到烤火盆旁坐下,一边陪着江春燕开心,一边暖起了手脚,不一会儿就感觉全身都暖烘烘的。就起身脱掉短大衣,转身去厨房帮母亲打下手。父亲江永健也从房间出来,加入到准备年夜饭的队伍中,随后江春燕也加入进来。一家人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时间接近六点,丰盛的菜肴摆满了桌子。
今年的团年饭比往年丰盛许多。两条一斤多重的鲫鱼在砂锅端上了桌,里面炖得奶白的汤还咕嘟咕嘟冒着泡,江春生抢着给父母和妹妹盛汤,瓷勺碰在碗沿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们先每人来一碗年年有余汤!”江春生笑着把第一碗递给父亲江永健,随后是母亲徐彩珠、妹妹江春燕,最后是他自己。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放下汤立刻转身走到门边,从鞋柜上拿起他刚刚买回来的一包鞭炮和火柴,“爸妈!我先下去放一挂鞭,庆祝我们一家人胜利大团圆。”
江春生穿着毛衣就兴冲冲下了楼。外面的雪仍在纷纷扬扬地飘落,院子里已经有几户人家放过了鞭炮,红红地碎纸削散落一地。
江春生在空旷的地方,把鞭炮摊开,用火柴点燃了引信。瞬间,鞭炮噼里啪啦炸响,红色的纸屑如雪花般在空中飞舞。
放完鞭炮,江春生回到家,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举杯庆祝新年。江永健感慨地说:“今年咱们家日子越过越好,春生的工作也取得的一定成绩,明年要戒骄戒躁,争取更上一层楼!”
徐彩珠笑着点头,往江春生碗里夹了两块洁白的鱼糕:“多吃点,今天我们大家都以吃菜为主。”
江永健喝了一口鱼汤,接过徐彩珠帮他夹来的两块鱼糕,分出去一块,放进了徐彩珠的碗里,然后说道:“另外啊!陈书记前几天到局里找我谈,说是年后想把春生调到段机关办公室协助胡主任开展工作,虽然我不会干涉公路管理段的具体人事安排,但涉及到自己的子女,我还是建议陈书记再考虑考虑,春生还年轻,在基层多摔打几年,更有利于今后的成长。春生啊!爸爸这样考虑,没有问题吧?”江永健说罢,双眼如电的看着对面的江春生。
“爸!我就在工程队挺好的,”江春生说着放下碗筷,认真说道,“在工程队,哪怕辛苦许多,但干的都是实事。您若是让我在行政管理和工程建设之间做选择,我更喜欢做工程。”
江永健满意地点点头:“好,年轻人就该有这股子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工程上好好锻炼,学到真本事,以后不管到哪,都有立足之本。”
江永健又转头看着江春燕道:“春燕啊!你的学习,可不能放松。上了这么好的大学,里面都是高材生,竞争也激烈,你可不能掉队。我希望你读完本科再上研究生,最好再接着一直读到拿到博士学位。我们全家支持你,生活上有困难,我们举全家之力帮你解决,学习上我们都帮不上忙,只能靠你自己的不懈努力。”
江春燕也跟着欢呼,自信满满的笑道:“爸、妈、哥!你们就放心吧!我和几个同学都约好了。我们会一直读下去,就像打游戏一样,把学习学通关。你们可别指望我跟家里挣钱哦!”
“你就放心的学吧,哥挣钱供你一直学通关!”江春生并非开玩笑的认真道。
一家人有说有笑,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整个房间。吃完年夜饭,他们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江春生听着窗外不时传来的或大或小、忽远忽
第136章 父亲江永健的期望[1/2页]